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长乐 > 建制沿革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 真抓实干 构筑文武砂街道基层治理新路径
来源:长乐区文武砂街道 2023-11-01 16:25 浏览量:
 一、背景

文武砂街道位于长乐区东南部,全域面积32平方公里,均在滨海新城核心区86平方公里范围内,是福州城区扩展的承载地,也是产城融合发展的主战场,下辖8个村、2个农场作业区、3个社区,总户数8216户,总人口约2.7万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文武砂街道积极融入滨海新城建设大潮,全体干部凝心聚力,奋斗不息,为新城的崛起添砖加瓦,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力量。

5年来,随着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服务对象越来越新等变化,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超前谋划、提早布局,着眼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工作新路径,不断提升街道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二、具体做法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文武砂街道党工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注重把主题教育同基层治理工作统筹起来,始终践行“三问于民”工作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延伸民生触角,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动基层治理更加顺畅高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建引领,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勇于担当作为,争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排头兵”和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一)抓好组织建设,构建基层治理“四梁八柱”

一是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街道扎实履行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三争三领”行动,明确以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为主要职能,以强化党组织能力为核心,按照“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小区”工作思路,由街道包社区领导干部担任召集人,用好“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拉动资源力量向基层社区倾斜,逐步建立以民主参与、志愿服务、监督管理等多样化的参与体系,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辐射力。

二是优化社区网格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网格工作组—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作用,选优配强社区、小区党组织书记,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工作理念,层层传导压力,通过网格化管理,完善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单元自治、楼栋自治、小区自治等立体化自治体系,积极收集民情民意,严格落实“问题清单”,实现“人往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积极推进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问题整改和工作进程。

三是强化党建共建互联互动。引导社区、机关、企业党组织开展区域化党建共建,积极推行“两议两评两公开”工作机制,通过社区“自治议”和党建联席会“共治议”相结合,辖区单位党建力量、党建资源和管理经验纳入基层治理工作之中,充分调动成员单位、共建单位、社会化力量等资源,对接园区、楼宇、居民等,通过上门为企业、居民提供服务的方式,营造社区与园区交融共享、互促共赢的良好氛围。

(二)秉持民生为先,完善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是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号召推动党员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带头参与义务站岗巡逻、社区环境保护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一线、进村入户走访了解群众困难,形成需求清单,有效利用“智慧社区”优势,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营造“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氛围。

二是打造“红色物业”样板。积极打造正荣物业“红色物业”典型样板,向辖区物业推广学习,推动物业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互融共进,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物业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全面推行服务工作“时效制、回访制”和“承诺制”,着力解决业主身边的关键小事,建立物业与居民的“连心桥”,做到党组织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

三是完善“党群活动”阵地。在东湖社区、壶新社区、恒申合纤建设具有亲和力、吸引力、生命力的党群服务中心、人才驿站积极整合区、街道、社区、园区和企业优质资源,打造集“办事服务、学习教育、展示交流、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红色阵地,引导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党建活动,吸引广大党组织及党员群众广泛参与。

(三)持续整治提升,守护居民群众“幸福果实”

一是紧盯生活要素,改进村貌“堵点”。通过村庄清洁“六清一改”行动、河道垃圾海漂垃圾常态化清理、壶井片区污水管网进村入户、东湖污水提升泵站建成投用等,不断改善村居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紧盯平安要素,保障安全“难点”。深入推进平安治理,以网格化的安全网络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辖区14个重点场所接入公安局“天网”,为综治、安防、环卫等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由街道干部、村级组织和海防派出所形成联防巡逻,有效补充“天网”末端盲区、加强覆盖,实现安全工作“人防+技防”有机结合。

三是紧盯发展要素,护航发展“重点”。立足新区新城区位优势,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将主题教育与“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充分融合,落实访企问需、协调问策、跟踪问效“三步走”助企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用能等方面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三、主要成效

“近而不识”到“邻里相亲”。建成“近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区法律志愿服务团3个,主要由社区党支部、海防所、司法所等多方力量组成,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解答法律问题、进行普法宣传共计12次,着力打造邻里守望相助、矛盾协商解决的自治共管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同时依托东湖“文化空间”开展各类活动23场,丰富社区内企业职工及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联系,营造“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氛围。

“各自为战”到“协同共治”。构建由社区党组织引领,企事业单位、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共治体系,成立功能型园区党支部4个,积极与两新组织互联互动,不断扩大党建共建“朋友圈”。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积极调动共建机关、企业等资源,联合天郎社工等社会组织、企业制定服务项目清单,推动共建单位“双向认领”服务项目,做优做强“东湖新温度”“满天繁星”等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0余场,开展共建活动30余次,合作解决社区环境、卫生等治理问题10余件,共同参与“六清一改”“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等行动21场次,累计参与855人次,不断提高居民参与度、幸福感。

“群众跑腿”到“家门服务”。围绕社区党建、治理、服务、邻里4个核心场景,打造“i东湖”智慧平台与“近邻”党群中心,规范化建设便民服务代办点,依托网络拓展“近邻”共享圈,推动公安、综治、城管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联,畅通社区治理中群众监督、建言献策渠道,实现对便民代办、矛盾调解、治安管理等服务工作的“一网统管”,从日常食住行等多方面为居民、外来人员和企业职工提供便捷服务,切实做到以“微平台”服务“大民生”。

“急难愁盼”到“顺心满意”。聚焦民生关切,扎实做好调查研究、检视整改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弱势群体临时救助1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6.8万元;建成投用2个长者食堂,积极打造“灯光球场”,点亮乡村振兴生活;不断推进壶井街改造升级,对商户店招店牌进行统一改造升级,持续开展莲柄港重要主河道、东湖水系治理,整治各类排污口共计22个,完成河道垃圾清运300余吨,海漂垃圾清运400余吨,推动城市基层“旧貌换新颜”;发放安全知识传单1000余份,建成1个高标准街道微型消防站及10个村级微型消防站,不断完善消防安全应急处置方式;共计走访企业460余次,解决企业发展问题51项,指导23家企业申请平台企业、总部企业等扶持政策30次15038.38万元。文武砂街道旨在以精细化标准推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等中心工作,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基石。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就要着力加强街道社区、企业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在城市各领域的覆盖率,不断完善组织体系,提高组织能力,通过建立党组织、下沉工作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做到党组织统一领导、辖区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汇聚资源、凝聚力量,搭建基层治理良好平台,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二)智慧治理是关键。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纷繁复杂,要注重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基层治理,全面推行“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积极打造“智慧社区”,充分利用智慧平台、微信等载体,丰富党建引领形式,结合“12345”“乐聚力”等社区民意反馈平台,及时受理群众服务需求,确保矛盾及时化解、问题妥善解决,做实做强网上党建、网上服务,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群众满意是重点。要深刻认识城市基层党建的为民导向,发挥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分析研究城市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性需求,用好自治、法治、德治三大法宝,大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瓶颈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不断优化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水平,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