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这场舌尖保卫战不仅需要监管利剑出鞘,更呼唤每个家庭拧紧“安全弦”。
一、“三无”食品、“山寨”食品
1.定义
“三无”食品是指无生产日期、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名称的食品。“山寨”食品是指仿冒知名品牌名称、包装或商标,以低价劣质误导消费者的非正规产品,可能涉及食品安全隐患和商标侵权。
2.主要风险
这类食品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农村消费者因辨识能力不足或投诉意识薄弱,更易成为受害者。
3.提醒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包装上的标签信息(生产许可证编号、厂名厂址、商标细节),避免购买价格异常低廉的食品。
二、伪劣食品
1.定义
伪劣食品是指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的食品,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国家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2.主要风险
这类食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提醒
消费者尽量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家购买食品,仔细查看包装是否完好,食品标签是否清晰完整,食品外观是否正常。
三、过期食品
1.定义
过期食品是指已经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主要风险
过期食品可能会滋生微生物,导致食品变质。
3.提醒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包装上的保质期,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如果食品出现霉变、腐败、异味等明显变质迹象,即使未超过保质期也应避免食用。
四、无“两证两章”的生鲜肉
1.定义
“两证”是指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两章”是指动物产品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
2.主要风险
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猪肉可能存在疫病风险,食用后可能危害健康。
3.提醒
消费者务必从正规市场购买生鲜肉。
当前,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及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若发现或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请立即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或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严厉查处,共同守护农村食品安全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