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最美长乐 2025-07-24 17:44 浏览量: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编者按:在长乐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或执画笔描绘乡野肌理,或用相机记录时代影像,或用双手编织民俗技艺,让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滋养精神的沃土。本专栏将走近这些艺术家、民间艺人、乡土能人,记录他们以艺术为媒,激活乡村文化基因的故事,看他们如何让田间地头成为“长乐大舞台”,带动大家“艺”起来,愿凡人微光汇聚成炬,共同点亮乡村艺术。

  “他们用艺术点亮乡村”

  系列报道(六)

  在梅花古镇的青石板路上

  海风裹挟着渔歌的余韵

  轻抚过斑驳的墙垣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一位老者常穿梭古街老巷中

  寻找创作灵感

  然后将这些灵感化为

  红纸上灵动的图案

  扎起一盏盏精致的风灯

  他就是刘美寿

  梅花剪纸和风灯美术技艺的传承人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红纸上流淌的渔家情怀

  刘美寿与剪纸的缘分

  是煤油灯晕染出的童年记忆

  6岁时

  外婆贴在窗棂上的“福”字纹

  母亲为风灯打底的花草样

  都成了他最早的“教材”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那时候纸张很金贵,要一口气剪出图案,剩下的边角料也都是宝贝。”他笑着回忆道。

  岁月在剪刀与红纸的碰撞中沉淀

  刘美寿的剪纸作品

  渐渐有了梅花镇的山海灵韵与渔家风情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传统的“五福临门”纹样里

  城墙间绽放的寒梅坚韧不拔

  游弋的鱼群灵动鲜活

  藏着渔家人对“年年有余”的美好祈愿

  他创作的其他作品中

  海浪纹、渔船剪影、渔网等元素

  不仅是梅花剪纸的特色

  更融入了他作为渔家人

  对生活的理解和期许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为了让老手艺接上时代的地气,刘美寿不断创新和突破。当他发现防水丝帛能让剪纸经得起风雨时,他便将渔汛、归帆、灯塔等特色元素也融入剪纸中。

  如今,连远在英国开酒店的同乡,都闻讯而来买下他的《梅园》剪纸,说要挂在餐厅里,让老外看看咱中国渔村的美。

  竹篾里藏着的万家灯火

  “做风灯就像做肉包,得有‘馅’才入味。”这个比喻,道出了刘美寿对风灯制作的深刻理解。

  5岁起,他跟着母亲学做灯笼

  从削竹篾、扎骨架到绘画、糊纸

  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心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那时候渔民一年到头赚100多块钱,做灯笼一个月就能挣这么多,竹篾的清香里,藏着全家的温饱。”他记得最深的,是全家围坐编灯笼的场景——父亲削竹篾的沙沙声,母亲糊纸的浆糊香,弟妹们数着竹条的欢笑声,比灯芯的火苗还要暖。

  刘美寿的风灯

  是剪纸与竹艺的完美结合

  他将剪纸鱼群贴在灯壁内侧

  烛光亮起时,鱼影在墙上游动

  整盏灯仿佛活了过来

  后来,他还融入梅花渔镇元素

  制作的镂空灯、走马灯

  点燃时如渔火在海面闪烁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儿时的元宵节

  是风灯最热闹的舞台

  那时各家各户买风灯

  家里有几口人,就挂几盏灯

  暮色刚起

  渔港边的老街上便亮起一片灯海

  ——王家的“鱼灯”游过石板路

  李家的“梅灯”在巷口摇曳

  孩子们提着迷你风灯追跑打闹

  灯影里映着满街的笑语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如今想来

  风灯哪里只是节日装饰?

  那一盏盏暖光里

  藏着的是渔村最朴素的牵挂

 

  编织乡村文化振兴长卷

  除了剪纸和风灯

  刘美寿在书法与微缩景观制作上

  也颇有造诣

  他的毛笔字靠自学而成

  早年为学校刻写试卷蜡纸的经历

  让他的字体兼具筋骨与温度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而他制作的微缩梅花渔船、古厝,生动还原了梅花镇的渔港记忆,“老渔民看了落泪,年轻人看了好奇,这就是留住乡愁的方式。”他感慨道。

  多年来

  刘美寿积极投身于

  乡村文化传承与建设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他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免费教学活动,在梅花中心小学的“非遗小课堂”上,他把传统纹样剪进灯笼,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福字灯欢呼雀跃;他还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通过举办剪纸和风灯展览、教学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参与。

  在各类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中,刘美寿的剪纸、风灯等作品频频亮相,为乡村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他的艺术作品成为了梅花镇乡村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乡村重新焕发出活力。

  “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该在乡村的烟火里扎根。”刘美寿用一辈子的坚守证明,传统手艺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点亮乡村的星火。

匠心传非遗!他的巧手让“指尖上的技艺”活起来

  这位民间艺术家

  将剪纸与风灯等传统艺术

  融入乡村的肌理

  用多元艺术为梅花镇

  编织出一幅立体的文化长卷

  让传统文化成为流淌在街巷的鲜活气息

  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文化亮色

  (记者 陈佳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