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二刘村的村域范围,约5.64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主要对大规划、大区域以及相关规划进行衔接,保护名村山水格局,划定保护区划,提出保护要求,并统筹安排村域范围内的相关配套及设施。
本次重点规划区域为村落范围,主要为二刘古村部分。东至福渡线(金福路),西南至规划前行路、理宗路,北至机耕路和古渡口都官渡遗址(现状玄天上帝庙),面积55.49公顷。
二、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长期永续保护与利用,规划经批复后,即作为二刘历史文化名村今后保护和发展的依据,按照“统一规划、永续管理”实行长期规划控制。
规划分阶段有序推进保护规划实施,近期为2020-2025年,中期为2025-2030年,远期为2030-2035年。
三、 名村价值特色概括
二刘村的价值与特色可概括为:
1、山水揽胜、海陆交融的闽江口乡村聚落;
2、寄身山林、砥砺学问的朱熹讲学地;
3、耕读为本、清白传家的八闽刘氏发源地。
四、 保护框架
1、规划定位
以“倚山面水、筹峰盛景”的自然环境,和“理学圣地、砥砺德行”文化氛围为特色,着重突出其“进士之乡”的特征,打造村落发展与山水环境共融共生的,富有生命力和自我更新发展活力的历史文化名村。
2、保护内容
人工环境和物质形态要素 |
山水格局 |
总体为山环水抱的自然环境格局 |
|
街巷格局 |
鱼骨式街巷格局,街巷自由发展,主巷为东西走向(街巷名待考),串联众多南北向支巷 |
||
历史街巷 |
8条 |
||
文物 |
2处,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桥(附属文物:桥头石碑)、晦翁岩摩崖石刻(石刻4方、碑2通) |
||
建议历史建筑 |
20处:刘成杰故居、琴午堂、二刘村卫生所、刘文藻故居、刘清泉故居、溪东亭等 |
||
传统风貌建筑 |
54处 |
||
特色构筑物 |
古井 |
5处:刘氏大宗祠前的“龙目双井”、勤有堂的“池头井”、刘成杰故居旁的“后宫井”、宋刘震开凿溪东井 |
|
石刻 |
晦翁岩 |
||
古桥 |
云龙桥 |
||
旗杆碣 |
50余对:琴午堂前、勤有堂前、永思堂前等 |
||
古墓 |
4处:宋墓、第五代世祖刘晖墓、刘成杰墓、将军父亲墓 |
||
牌坊 |
1处:先贤坊 |
||
特色墙体 |
条石、毛石堆砌 |
||
特色铺装 |
条石、毛石 |
||
古树名木 |
村落1棵。村域其余已挂牌 |
||
景观大树 |
村落10棵。 |
||
古遗址 |
都官渡古渡口遗址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 |
迎神、妈祖信俗、龙舟竞渡 |
|
文化名人 |
朱熹、刘砥、刘砺、刘晖、刘文藻、刘成杰、刘一水等 |
3、保护区划
1、核心保护范围的划定
以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存、建议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为基础,本规划划定三片核心保护区。
(1)古村核心保护区:以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传统街巷的集中分布区、云龙桥等为主体,划定古村核心保护区。范围东至规划云龙广场、云龙路,南至前行路、玄关大帝庙、云龙桥,西至理宗路、朱熹支路,北至刘晖故居及勤友堂北侧街巷,面积约11.35公顷。
(2)出云岩核心保护区:以玉印金箱摩崖石刻集聚区为主体,划定出云岩核心保护区,面积约14.56公顷。
(3)晦翁岩核心保护区:以文物保护单位晦翁岩摩崖石刻、龙峰书院及周边祠殿堂阁为主体,划定晦翁岩核心保护区,面积约1.10公顷。
2、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
二刘村以山环水绕、村景共融为特色,其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包括村落建设控制地带及山水建设控制地带。
(1)村落建设控制地带:村落建设控制地带:依托古村核心保护区,划定东至福渡线,南至云龙桥南侧,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古渡口遗址-砥砺路及新村南侧边界,作为村落建设控制地带,面积60.23公顷。
(2)山水环境建设控制地带:绕城高速以西,除晦翁岩、出云岩核心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划为山水环境建设控制地带。即依托晦翁岩、出云岩核心保护区,将筹峰山、凤山、二刘溪等与古村山水格局息息相关的环境要素纳入山水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溪新村村界,南至边兰村村界,西至猴屿乡浮岐村、航城街道石屏村村界,东至绕城高速,总面积约361.94公顷。
3、环境协调区的划定
绕城高速以东,除村落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区域,为环境协调区。北至溪新村村界,南至边兰村村界,西至绕城高速,东至大宏村、石马村村界,总面积约98.37公顷。
五、 村域总体布局结构
村域现状高速公路以西主要为山体,其中植被良好,自然环境优越,出云岩、晦翁岩等景点均在此区。高速公路以东为现状村庄主要居民点。其中规划福渡线(金福线)以东为现状企业(金强)。根据村域主要功能结构,分为9个功能区域。
高速公路以西主要包括山林生态涵养区、出云岩生态文化保护区和晦翁岩生态保护区;高速公路以东包括现状村落的古村核心保护区、村庄综合发展区;以及村落南北的山水田园休闲区、二刘溪以东的村落产业发展区和山林生态涵养区。
六、 村落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依托二刘溪(长溪)、三大风水塘串联山、水、村、田,构建“一带八区”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1)“一带”:二刘溪(长溪)这一蓝绿发展轴带,
(2)“八区”分别为核心文化展示区、入口综合服务区(含理学文化展示)、乡俗民宿体验区、古渡口海耕文化展示区、田园风貌休闲区(含农耕文化展示)、新村服务发展区、村庄发展预留区(高端酒店、养老)、金强积木创园。
七、 道路交通规划
1、总体格局
形成“两纵一环”的路网结构,西侧为绕城高速,东侧为福渡线,砥砺路、理宗路、前行路共同构成环状路网。
2、等级结构
道路分为高速公路、主干路、干路、支路和巷路四级。
(1)高速公路:指东部绕城高速。
(2)主干路:指村落西侧的福渡线(金福路),拓宽后红线宽度24米。
(3)干路指砥砺路、理宗路和前行路,构成环状路网,红线宽度16米。
(4)支路结合现状晦翁路、云龙路,在干路的基础上,向村落内部延伸,设于核心保护区外围,尽量贯通。考虑消防车辆通行要求,红线宽度7-12米。
3、街巷格局
村落内街巷形态自由,较为均质,总体走向平行或垂直于二刘溪,局部灵活多变,在风水塘处形成多处小型广场,街巷宽度多在2-6米间。
规划延续既有的村落巷弄布局,适当整治,以满足基本步行通达要求,重要节点兼顾消防需求。
传统街巷、特色游步道宜采用鹅卵石、面砖、砾石、石板等传统材料铺装。保护范围交通组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