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
我区高楼米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国锐受邀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展专题讲座
来源:长乐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0-11-19 16:39 浏览量:

11月17日,我区高楼米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国锐受福建师范大学的邀请在福建师范大学进行了一场长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楼米线”的专题讲座。



高楼米线传统技艺始于清同治年间,距今近一百五十余年历史,系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高楼村陈氏独有技艺,一直流传于高楼陈氏一脉,全国举世无双。清同治年间,慈禧太后命林天龄(长乐人)弘德殿行走,授穆宗载淳(同治帝)读,期间召见林天龄询问其学识渊博所出何处,答其授业恩师为其外舅(岳父)陈学澜,西太后又问其文质彬彬礼貌不凡所出何处,林天龄遂答曰,礼仪知识为其岳母所教授。太后感叹一老妇人如何这般能耐,便召其入宫见驾,二者交谈甚欢,十分投缘,便义结金兰。

一日老夫人入宫陪同太后用膳,太后受国事操劳,无心用膳,老夫人见之情景,灵机一动,用筷子夹饭粒在盘中摆出“福”字,递呈皇太后预览,太后欣喜之,遂开心用膳,次日盘中“福”字由于饭粒收缩变形扭曲字不成样,太后言之“福无常在”矣。老夫人回到家中,便琢磨心想:饭粒会收缩,米粒总不会吧?于是便用米粒与米糊在盘中粘出山水、花、鸟、鱼、虫样式,递呈太后御览,太后看后大加赞赏,其以米为线作画别出心裁心灵手巧。后请回老家供于宗祠祭祖,故而“高楼米线”从此在高楼陈氏一脉生根发芽,从平面作品逐步发展为半立体、立体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各种原因,“高楼米线”销声匿迹长达60余年时间。历史上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夜,高楼村陈氏每家每户必须制作一件米线作品于祠堂祭祖展出,吸引四面八方群众前来观赏。 在民国时期最为盛行,在1937年前后曾经组织村民肩挑手扛将作品置于竹筐中抬到连江县浦口镇(浦口高楼陈氏宗祠)展览,当时民国连江县长亲自主持展览,并派当地武装手持驳壳枪守卫。20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高楼米线销声匿迹长达六十多年时间。

我区高楼米线技艺传承人陈国锐2015年对高楼米线的制作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潜心研究;至2016年完全恢复此技艺并受到各界非遗人士的广泛关注。




2018年高楼米线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20年高楼米线传承示范基地被福州市文化局评为福州市非遗示范基地。

制作“米线”工序复杂,技术性高,首先根据预先的设计构想,对不同的构件分别用厚纸片或泥坯等材料制作内胎,或者利用现有模型如瓷器等物件在表面打蜡后作为内胎;接着开始精挑细选一些外形完整、颜色洁白、呈半透明的米粒作为基本原料,以糯米和籼米的合理比例磨浆熬制成浆糊,把原先准备好的米粒黏接成小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角形等各种单元形态,然后进行拼接组合,成型后取出内胎。更有技艺精湛的则完全依靠空间想象力直接粘接形态,使整个作品成镂空状,晶莹剔透,楚楚动人。

 

陈国锐秉承“匠心精神传承不息”的精神近年来不断精进高楼米线的制作技艺,致力于高楼米线进校园等推广工作,足迹遍及幼儿园到大学,其中有长乐进修校附属幼儿园、古槐中心小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均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包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上图为陈国锐受美国知名探索旅游网站“Atlas Obscura”跨洋电话专访照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所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