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长乐区人民政府、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共同承办。侯立安院士作主题为《“双碳”视域下湿地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方略》的专题报告。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仝川、河海大学教授周曾、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祝振昌、厦门大学教授陈鹭真分别作主题报告。他们以宏观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围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畅谈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据了解,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总保护面积2381.85公顷,处于华中亚热带森林、华南雨林两个生物地理省和西北太平洋区、中国南海区的交汇点,是亚洲大陆沿海地区红树林分布的北界、海三棱藨草分布的南界,为众多水鸟、鱼类、甲壳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这里有野生动植物137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1种,附近海域是全球海洋物种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其也是迁徙水鸟重要驿站地、越冬地和燕鸥类重要繁殖区,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鸟超过5万只,有鸟类337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2.4%,其中水鸟17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4种,列入IUCN名录受胁鸟种27种,栖息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