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营前社区:多措并举建好“强堡垒”,打造“村改社区”幸福家园
来源:长乐区营前街道 2024-11-11 15:18 浏览量:

 

 

 营前社区是营前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共有2376户、6714人,党员139名,定居美国等地侨胞有千余人,是长乐区著名侨乡之一。营前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古迹有:“陈、林、邹”三个宗祠、伯牙潭、瀛洲寺、白马孚佑王庙、陈谨故居、陈谨纪念堂、玉壶山公园等。营前社区于2006年自农村改制而来。为更好满足居民所向往的社区文化、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需求,营前社区党委主动转变治理理念,以城市基层党建内涵为指引,调整老村传统管理模式为城市社区治理新思路,多措并举探索“村改社区”治理新路径,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三支队伍”筑堡垒,社区治理添动力

一是锻造两委队伍“排头兵”。社区党委坚持破除论资排辈、宗族“轮值”等老旧观念、做法,通过老班子主动让贤,注重选拔有活力、有思路、有干劲的退役士兵、大学生等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社区“两委”干部呈现老-中-青合理结构,有90后青年骨干2名,配备持证社工2名,有力增强社区工作力量。同时,与城市社区三峰社区党组织建立“红色合伙人”关系,借助其在党建品牌培育、党群志愿服务等方面成熟经验,帮助社区强班子、顺机制,组织优秀骨干进城“观摩交流学”,帮助拓宽思维格局、转变发展理念,系统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建强党员队伍“主力军”。随着“村改社区”进程,社区来了很多“新面孔”,他们人生地也不熟,对社区存在疏离感,有的工作难以打开局面。为此,社区党委找到“新面孔”和“熟面孔”中的党员一起帮忙做工作,通过“一两人带动一群人”,搭建起新旧居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社区党委注重发挥党员队伍作用,构建“选好苗、筑心魂、强肌体、当先锋”党员教育管理“全链条”体系,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将无职党员管理分类细化,合理设置居情民意调查、文明新风倡导、勤劳致富示范等7大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委搭台架梯、党员承诺践诺、主动服务发展,调动党员队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定期开展“优秀党员示范岗”评选,通过“个人述职、党员互评、群众打分、党委点评”,评选先进典型、激励担当作为。

三是集结下沉队伍“先锋队”。村改社区既要破除农民进城带来的老旧习惯,还要面临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任务,仅靠社区干部队伍,难以达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要求。街道党工委瞄准短板,将7名群众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社区,指导社区转职能、优服务,在面对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突发大战大考时,通过“吹哨报到”快速反应处置机制,集中优势力量迅速开展工作。推动135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小区报到,发挥在职党员干部文化程度高、行业分布广、社会资源丰富等优势,与社区的无职党员队伍互相配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长效参与社区治理,主动参与法律援助、环境卫生、帮老助困等社区“接单”任务,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在职党员共帮扶困难家庭12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个、开展知识宣讲5场。

二、“双向发力”破壁垒,社区治理增活力

一是优化基层治理。社区党委坚持“红色家园”建设,实行“横向+纵向”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最大限度释放治理效能。纵向上,将所辖区域划分为6个网格65个微网格,建立完善“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体系,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0-20户群众,将群众基础好、热心网格工作的社区干部、党员、居民、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力量纳入网格员队伍,凝聚网格治理合力。横向上,积极推进党建联建共建,与供电公司营前所党支部、营前市场监管所党支部、营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单位党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联建单位资源优势,将联建单位性质、特长与社区居民所需、所求精准连接,为居民及时送电,还开展了绿色用能、爱心义诊、文明商户创建等活动,为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是壮大集体经济。改制后的集体经济如何发展也受到原有村民的密切关注。立足“富足家园”规划,社区党委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街角地块,盘活闲置资源进行出租,通过精细规划和合理布局,建设充满烟火气的“营前主街”,引进了营前锅边、快递驿站、便利超市、药店等,使其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来源。同时,由于区位优势和项目建设,外来人口涌入,租房经济也成为集体经济的一大来源,社区党委因地制宜,通过开展“洁美家园”行动,对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综合性整治提升,持续优化社区居住环境,为租房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促进各家各户租房收入稳步提升。目前还在积极对接区产投集团通过招商共建模式重建营前农贸市场,打造集体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三个平台”强保障,社区治理提效力

一是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村改社区后,涌入大量外来人口,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异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如邻里纠纷、私搭乱建、文明风尚欠佳等。社区党委找准“突破点”,用好走访和议事两个法宝。一方面,用好“电动车+小板凳+红马甲”的“店小红”工作模式,吸纳乡贤、老党员、有威望的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群众、说得上话的优势,与社区干部一起走家入户,就地召开“小板凳会议”,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听民情、商对策。另一方面,搭建协商议事线上和线下双平台,线上建立网格群7个,畅通居民“发声渠道”,线下定期召开“营前议事会”“乡贤恳谈会”等,通过收意见、定议题、共同议、问成效,共同推动了乡贤捐建幼儿园、长者食堂建设及后期运营等各类问题解决。

二是构筑为民服务平台。为更好融合新旧居民,促进形成“营前一家亲”的共同理念,社区党委着眼居民所需所盼,差异化构筑为民服务平台。完善了“一公园、两广场、三中心”的社区服务阵地,打造玉壶山公园、青少年体育场、江边活动广场,满足不同群体活动需要,优化党群服务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三中心”的功能设置,提供优质快捷便民服务,进一步打造党员“红色之家”和居民“温馨之家”。推出了“关爱一生”贴心服务,即在涉及居民入学、婚育、失业、帮困、节日、养老6个节点,提供学子关爱、家庭教育、职业介绍、技能扶贫、居家养老等多项服务内容,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营前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聚焦老人群体的需求和呼声,打造了长乐区首家省级示范性长者食堂,搭建“居民派单+食堂接单+志愿送餐”服务体系,为不方便出门的老人提供外卖服务,让老人感受到社区关爱和温暖,目前,直接服务老年群体约60人,辐射周边村居老年人约100人。

三是打造聚邻睦邻的平台。社区党委重视以文化聚邻睦邻,抓住文化认同这个关键,实施“精神家园”工程,筑牢营前人的“根”与“魂”。深入挖掘营前的龙舟文化、状元文化等特色文化和模范街历史内涵,通过参加状元故居、讲好状元故事活动、绘制龙舟主题墙绘景观、龙舟赛志愿活动、动员居民捐献有价值的老照片等形式,唤醒全体居民的共同文化记忆。传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理念,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了“情暖冬至 爱传邻里”、“浓浓腊八情,火火开门红”、“大手拉小手,欢乐迎元宵”等主题活动3场,其他活动5场,参与人数有1000余人,有效提升社区文化活动品质,增强全体居民对社区家园的认同感、归属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