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强堡垒”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漳港街道紧紧围绕“强组织、强队伍、创特色、创先进”的工作目标,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漳港街道位于长乐区东部沿海,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所在地,地处福州滨海新城核心区,临海临空的区位优势突出。街道总面积47.09平方公里,滨海新城188平方公里及核心区86平方公里分别涉及33.90平方公里、1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37亩(土地确权)。下辖16个村和3个社区,户籍人口6.1万人,常住人口4.1万人。基层党组织105个,党员1323名。
一、强组织促本固,筑牢基层党建“桥头堡”。一是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统一、规范村(社区)组织内外部挂牌,及时清理杂乱的旧牌子,共整治撤掉161张牌子。同时,按照“15分钟服务圈”建设要求,加快构建“1+1+N”党群服务矩阵,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提升便民服务效能。二是加强干部素质提升。组织开展村(社区)干部素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安排培训课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会、项目评比、拉练活动等,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进典型培育工作与街道中心工作相结合,将柯百户、显应宫两大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干部一线锻炼的“主战场”,努力把党员队伍锻造成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钢铁洪流”。三是拓展党员教育学习亮点。争创五星级党校,建设关湖边主题教育示范点、柯尚迁数字党建馆等教学点,结合“智慧百户”平台等功能场所,打造一条“红色教育+数字展示+乡村文化”参观研学路线,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不断筑牢党员思想根基。
二、强特色促发展,跑赢经济建设“拉力赛”。一是深化党建赋能。拓展“党建+项目”模式,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增效年”专项行动,推动党员志愿服务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加速推进机场二期,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柯百户、仙岐两大城中村改造等76个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被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福州市项目攻坚落实年专项行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时将柯百户、显应宫两大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党员服务的“主战场”,成立征迁服务队8支,破解项目征迁“疑难杂症”。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多元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兴产业、促增收、谋发展”的强村行动,坚持农旅融合发展“以景生财”,开发闲置资产“以物生财”,多元项目推动“借势生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户中心村党委充分发挥强村引领、联片带动作用,拓展乡村组织建设抱团发展新模式。2023年街道16个村有1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三是擦亮乡贤名片。围绕“党建聚力、乡贤助力”的思路,积极推动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与乡贤党组织共建,推动乡贤群体与乡村发展多元嵌入、深度融合。依托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家乡与乡贤双向奔赴,引导乡贤为家乡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14个村(社区)成立教育促进会或设立乡村振兴公益基金,获捐“奖学奖教助困”资金2575万元、“乡村振兴”建设资金2049万元。
三、强队伍促提升,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一是发挥“党建+网格”功能。以“夯实根基”工程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成立小区(自然村)网格党支部72个,组建基层服务队19支,推进村(社区)“两委”干部入户走访,建立起“一线响应、精准高效”的治理体系。深耕百户村智慧党建示范亮点,优化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二是探索“党建+数字”模式。调研基层治理薄弱点,建立百户村智慧乡村信息化平台,大力推广“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模式,利用“5G+云大物智”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与基层党建工作和乡村治理相融合,实现乡村生产、生活、治理的数据化,聚焦百姓需求,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省首创线上调解模式,“乐和解”平台成功化解了多宗难度大、涉及广、时间跨度长的民事积案。三是建立“党建+服务”体系。开拓乡贤企业家购买社工服务的新路径,引入长乐天朗社工、朝阳社工,与各村(社区)搭建党社联动、公共议事和支持互助三大服务平台,发挥支部作用助力基层治理。村(社区)党组织对特殊人群进行分类,方便社工、村干部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探访援助,通过服务点单、爱心超市、乐菜园为村民提供爱心服务,实现乡村精细化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