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漳港街道“数字+”赋能网格治理相关经验做法
来源:长乐区漳港街道 2023-10-27 09:50 浏览量: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漳港街道扎实践行“三问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工作法,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三争三领”)专项行动聚焦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化人居环境和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等问题,以“数字+”赋能网格治理,有效疏通服务群众的堵点消除群众的痛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为民服务中凝聚民心,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一、以党建为核心,增强网格治理“凝聚力”

发挥党建引领在网格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以“夯实根基”工程为抓手,成立小区(自然村)网格党支部72个,健全“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组织体系,发动小区物业参与治理,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深度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扎实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到本人居住小区报到工作,全街道在职党员干部职工线上线下报到92人,完成率100%。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在百户村建设智慧党建展厅,实现党员远程多人会议、线上谈心谈话、党务网上公示等功能整合。同时,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学习教育的特点,百户村积极构建党建学习新阵地,完善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使用联通智慧党建产品建立“微支部”,及时推送党务知识、党建动态,宣传先典型,定期发布学习教育组织生活时间、地点、活动意义以及任务等信息,党员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参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党建、网格治理工作插上了“数字化”之翼。

二、服务为基础,激发网格治理内生力

漳港街道搭建智慧乡村信息化平台,以百户村为试点,利用可视化技术、地图三维建模,实现人员、车辆及路灯、井盖、垃圾箱、停车场等设备3D附着、联动依托区海洋渔业局北斗定位系统实时监控百户澳渔船在港、出港情况,在敏感区域和容易触礁的海域设有电子围栏,对天气、潮汐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预警通过安装5G高清摄像头、消防红外探头和布设球形摄像机,建设垃圾投放点智慧路灯、智慧停车诱导系统,及时告警、及时处置,同时监控渔港和各村(社区)红白喜事操办情况,实时了解渔船动态,协助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实行“党建+网格+服务”工作机制,对村民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并对特殊人群进行分类,方便社工、村干部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探访援助,通过服务点单、爱心超市为村民提供爱心服务,实现乡村精细化管理,提升网格化治理水平。同时,建立“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医疗”工作方式,让村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三、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基层治理“向心力”

一是线下问题线上解决“乐和解”平台融入乡村问题乡村解决、线下问题线上解决工作,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在全省首创线上调解模式,依托手机端发起线上远程多方视频调解,全力化解征迁过程中因异地、产权、继承、历史遗留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并自动生成调解记录、影像资料等卷宗材料,实现网格问题网格解决,线下问题线上解决。截至目前平台共化解矛盾纠纷883件,其中包括文漳河综合整治、沿海防护林、漳光锦绣路等征迁项目64件。二是听取民声知晓民意。为更好地引导基层开展网格化服务,漳港街道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服务畅通民情渠道,依托“乐聚力”平台的“居事上报”功能,可以让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方式上报民情,支持物联网平台自动上报和第三方合作系统上报诉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协助民情管理,落实各项民生工作,让线下收集民情更便捷化、智能化、数字化。2023年以来,平台共解决民生问题101件。三是接受监督防范风险。为有效打通基层监督“末梢神经”,漳港街道积极响应推广小微权力监督平台,通过大数据管理,由平台整合各方力量进行监督,做好“三务”公开、事前公示、群众诉求、直播监督等工作,群众可以通过监督平台反映民生类诉求和意见,还可以一键在线举报,既有助于督促办理民生实事,也有助于纪检监察机关发现小微权力滥用问题,有效实现监督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人情干扰、人为因素影响,进一步畅通和扩大群众参与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