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航城街道霞洲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红色引擎作用,持续探索网格化管理新路径,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全面推行以“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为引领的社会治理机制,完善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为民服务体系,以“小网格”托举“大服务”,极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聚焦全域,网格管理体系全面覆盖。
1.科学划分网格。以小区、楼栋、单位为基本要素,在全辖区范围内共划分出7个小区网格,同时将网格内的各类要素再次细分,分解为33个微网格。网格划定后,纳入社会治理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编号赋码,并明确各网格主管和责任部门,构建覆盖全域、无缝衔接的基层治理“一张网”。
2.健全组织体系。确立了以“网格”为基础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全区共组建小区网格党支部4个,构建起“小区党支部-楼栋长”的组织架构,将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到片、人员定位到点、责任落实到人。
3.畅通信息渠道。创新搭建五级防控微信群体系,串联起各层级组织架构,每一级群均由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担任,将下一级组织架构负责人纳入上一级微信群中,推动微信联络群层层串联、不漏一人。
二、多方下沉,网格服务力量全面壮大。
1.充实队伍力量。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村居网格工作队伍,由村“两委”干部和小区党组织成员担任网格员,吸纳小区党员干部、热心村民、物业人员等作为网格员的补充力量。组建小区工作团队,由街道包片干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线上加线下沟通联系机制,牵头落实小区各项事务,帮助兜底小区管理底层商铺和沿街店铺,进一步充实网格和小区治理力量。
2.发动群众力量。突出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完善党群志愿服务机制,合理设置志愿服务岗位,由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从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生等群体中,发现并培养志愿者、小区支部班子成员,鼓励他们“亮身份、亮承诺”,通过“敲门式”服务,共同承担小区各项任务,并从中发现优秀者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为小区治理储备后备力量,逐步建立以村民为主体的小区治理体系。
三、一网联动,网格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1.建立平战转换机制。按照“平时报到服务、战时应急冲锋”目标,针对平时、战时两个不同状态,树立“双岗双责”理念,提前做好人员预安排,确保“平战转换”的快速衔接。依托上级要求中心任务,加强人员培训演练及工作复盘,逐一梳理编订标准化流程、操作指南,确保社会应急突发情况发生时人员可以就地换、迅速上岗。
2.建立议事协商机制。明确小区党支部在治理中的领导权、管理权、监督权、评价权四项职权,推动党支部班子成员、物业人员、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小区多元治理。深化拓展“五事工作法”内涵,将工作法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说、议、理、晒、评”运用到网格管理服务当中,依托村民议事会、重大事项协调会等平台,共同协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真正实现“网格有事,村民说了算”。
3.建立需求响应机制。推行村居“去机关化”,将便民服务端口前移到网格、小区,使居民遇到“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转化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一线处置模式,由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吹哨”、上报村民诉求,将村居、小区内无法解决或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及时“报到”响应、参与处置,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提升网格事件的处置效率。
下一步,霞洲村党支部将不断健全新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网格建设成为灵敏高效有力的最小党建单元、执行单元、智慧单元、承接单元等,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更多解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