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福州市长乐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
来源:长乐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3-02-15 14:56 浏览量: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主动融入“六个城、五品牌、九行动”,认真开展“当先锋争一流·攻坚120天”主题活动,全面实施“十大攻坚”行动,经济呈较快增长态势,社会稳步发展。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力争增长10%;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6%,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2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进出口总值实现正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全面完成年初人大会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抓转型赋动能,产业优化升级

聚焦企业增产增效、制造业数字赋能、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农业稳产增效。实施农业稳产保供,稳固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发展数字农业,全区拥有省级高标准智能温控大棚2000多亩,年经济效益超1.5亿元。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溯源体系建设,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福州知名农业品牌1个,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实施鱼丸品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筹建长乐鱼丸协会,举办“美猴丸”国际品鉴会,扶持鱼丸等海鲜制品加工生产。工业提速升级。实施“扶持龙头壮大产业”专项行动,金纶高纤等18家企业列入省级工业龙头企业,吴航不锈钢等41家企业列入福州市级工业龙头企业,大东海实业、恒申集团、永荣控股入围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和2021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20家,全区工业互联网累计赋能企业420家。开展“数字·绿色”技改专项行动,93个“数字·绿色”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闽威科技等15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承办全市工业(产业) 园区标准化建设现场会,新建标准厂房74.5万平方米,建成全省首个零碳工厂。三产提档回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促销活动190场,挂牌成立直播电商选品中心、福建跨境电商选品中心,推动万星广场等4个夜色经济街区和商圈建设。举办首届数字视听产业大会,引进落地航美美等8家直播互联网企业,新增平台经济企业18家,“平台福州”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一。

(二)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后劲增强

全力开展“当先锋打头阵、抓项目促跨越”主题竞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亮晒比学’活动”和“当先锋争一流·攻坚120天”主题活动,综合考评位居全市前列;重点项目建设“亮晒比学”活动位居全市第2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区本级重点项目356项、市级重点项目167项、省级重点项目37项,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0%、120%、150%。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网龙教育小镇等31项“数字福州”项目完成投资34.4亿元,中国移动(福建福州)数据中心等22项“新基建”项目完成投资28.5亿元。狠抓项目招商引资,成功承办第四届数字中国峰会长乐分论坛、“5.20”功能性新材料国际论坛,共签约项目31项,总投资263.9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预计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家,新认定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金强建材等11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景丰科技等19家企业列入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建立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机制,推荐省市“揭榜挂帅”项目9项,阿石创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华渔教育科技入选省数字经济独角兽,联通(福建)产业互联网、和瑞基因科技等2家企业入选未来独角兽,博思数字科技、骏鹏智造等3家企业入选瞪羚创新企业。

(三)抓规划强建设,城市品位提升

滨海新城加快建设。区人民政府驻地迁移滨海新城,文武砂撤镇设街道。滨海新城完成征交地约6650亩、拆迁约62.4万平方米。数字产业开始集聚,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全面铺开,承办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长乐分会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等重要数字平台相继投入使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区17平方公里内“四纵八横”骨架路网已经形成,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三纵两横”骨架路网建设正加速推进。滨海新城CBD输配环、市疾控中心、综合医院二期、信息产业园等重大投资项目加快建设,滨海新城综合医院、长乐附小滨海分校等优质教育及医疗资源率先建设、先行启用,一座产城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智慧城市正逐步显现。

城市更新得到提升。营前瀛洲、吴航东关、航城江莲三大片区改造有序推进,东汾小区、国鑫庄苑等12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南山生态公园新增栈道、航城地铁站广场景观、和谐路延伸段绿化提升、吴航路景观护栏提升等工程顺利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推进,完成“一闸三线”长乐段工程建设,新建远航水厂投入使用。继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全区污水管网总长度达2435公里。加快交通顺畅工程建设,道庆洲大桥、会堂南路隧道工程全线贯通,峡漳线营前至长限环岛、爱心路、郑和中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营滨路提升改建、金福路及潭头连接线、胪峰大道、岱岭隧道等交通工程正加快建设,新改扩建市政道路21.7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78个,新增公交线路5条,优化公交线路16条。持续推进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共建成垃圾分类屋324座,配置分类垃圾桶16590个、宣传栏535个、分类收运车52辆。

乡村振兴持续推动。承办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建设 品质提升工作现场会,实施156个乡村振兴项目,谋划形成三条精品示范线路,新增乡村振兴中、高级版试点村9个。着力打造猴屿文旅小镇,举办“乡约猴屿、常来长乐”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开发以民宿文创、文旅康养、观光研学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培育乡村振兴亮点。完成农村公路示范提升、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各50公里。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开展农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发放农房不动产权证1101宗。持续开展“两违”整治,处置面积168.3万平方米,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324亩。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四)抓改革优环境,发展活力释放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推出“交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终端共享”电力服务新模式等具有长乐特色的自主创新服务举措。深入开展“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千名干部进千企·攻坚120天”专项行动,帮扶125家企业协调解决201个问题。提升 “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达1880项、占比达99.95%。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城投、建发等29家区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行电力市场化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推广25家“电e金服”缴费9.7亿元,节约企业融资成本1930万元,位居全省县域第一。开展信用联合奖惩、“信易+”等信用工作,推动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点任务,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五)抓民生补短板,社会事业进步

实施92项民生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55.5亿元;办好2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教育方面,深入开展“一校多区”集团化办学,漳港、潭头中心小学设立分校区,长乐六中新校区、长乐职专实训中心等7个项目竣工投用。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开展“5+2”课后服务,参与率 95.3%。卫生方面,区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古槐镇中心卫生院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省康复医院长乐院区、区人民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18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猴屿乡获评“国家级卫生乡镇”。文体方面,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演出12场次,改造提升文化服务中心10家。承办第四届“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围棋大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建成南山智慧体育公园。社保养老方面,推进社保扩面降费,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1.3亿元。发展养老服务业,椿萱乐老年公寓二期基本完工,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9 家,建成农村幸福院5家、长者食堂10家,为1.5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就业方面,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313人、再就业609人。扫黑除恶、移风易俗、平安长乐、对口扶贫、安全生产、粮食安全、食品药品、慈善救助、保密、档案、政务公开、国防动员、双拥创建、军民融合、文明创建、防灾减灾、市域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总体来看,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增幅在全市排名靠前,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疫情反复仍将持续,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后续增长压力增大;企业受用工、资金、市场等方面影响,经营仍较困难;招商引资引智有待加强,带动性强的新上重点项目少;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教育、医疗、文体、交通、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仍存在短板,城市建设管理、民生工程建设等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主动作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任务措施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传承“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牢记新使命、奋进新时代,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当先锋、作示范,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

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础上“以进促稳”,初步考虑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进出口总额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赋能,补强补全产业链条

加快科技创新驱动,积极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荐企业申报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龙头企业、省产业领军团队,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新增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各1家。安排省市区重点项目330项,年度计划投资720亿元。持续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以“数字福州”行动项目和新基建项目为抓手,承办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长乐分会场,培育壮大“云大物智链”等数字产业,推进数字场景应用,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达到65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探索建设工业4.0版大数据平台,依托“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培育出更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加快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拓宽园区规划视野、发展空间,在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方面做示范、创特色。开展“引龙头、强链条、进千企、优服务”专项行动,打造纺织、钢铁、大数据等14个重点产业链,做强链主企业、提升配套能力、夯实产业链基础。持续实施“功能性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战略,以恒申合纤、金纶高纤、大东海实业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绿色特种钢材,打造一批具有长乐特色、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动福米科技产业园、海上风电产业园、雪人氢能产业园等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提升三产,重点推进滨海新城、首占营前新区、鹤上钢贸城、金峰小城镇引进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推动服务业规模、能力全面提升。深入推进“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推广“直播带货”新零售模式,促进批零住餐等商贸业加快转型提升。

(二)推动全域新城,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坚持“全域新区、全域新城”理念,发挥“五港”齐聚的区位优势,优化产城人文布局,开展城镇土地成片开发,推动三区融合发展。以加快滨海新城建设为重点,打造东湖融合发展区。继续用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推进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东湖三创园等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建设福州两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向滨海新城集聚。加快推动滨海新城CBD输配环、国道 316 漳港至营前段、地铁6号线东调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综合医院二期、外语外贸学院滨海校区、福州十九中分校、群众路小学滨海校区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开通地铁6号线,保障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顺利开学,提升滨海新城人气。推进福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长乐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推进城际铁路F1快线进机场,力促雪人氢能源产业园、精联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恒美偏光片、立华智纺等项目尽快投产,建设网龙教育小镇二期,壮大园区航空数字经济、互联网+、功能性新材料等产业体量。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打造洞江湖融合发展区。推进首占上洋、航城下朱、营前瀛洲等片区开发,继续实施1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打通滨江路岐洋段等城区外环线,建成投用道庆洲过江通道、会堂南路、京峡路等大通道,完成营滨路提升改造、营前高速入口拓宽改造,加快岱岭隧道、西洋南路延伸段、站北路等项目建设,启动占前西路(占前大桥)建设,推进奎桥路、西洋路、鳌山路、南山路等旧城区道路节点展宽改造。实现“一闸三线”长乐段通水,着力提升饮用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建设牛山体育公园,实施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数字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支撑,打造闽江口融合发展区。继续实施猴屿休闲文旅小镇建设,谋划金峰纺织城片区、潭头周边片区综合开发,推动建设一批具有侨乡特色、滨江特点的渔湾小镇、康养小镇。适度超前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启动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建设,完成金福路及潭头连接线、胪峰大道改造,推进建设金福路金峰延伸段,提升区域交通网络。坚持生态人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整合梅花、潭头海丝文化史迹、滨海滨江自然景观等元素,推动梅花古城和潭头二刘、文石等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建设。继续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文化生态旅游等5大类8个闽江河口湿地保护提升项目,建设省生态样板工程,构建更富美感的闽江口融合发展区。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继续完善“云代办”、“区块链+公证”平台、“区块链+政务服务”数字场景应用,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和“证照分离”改革,打造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应用平台。落细落实《长乐区金峰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金峰小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整合有效资源,组建一批规模大、融资强、信用高的专业性国企集团。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利用“政企直通车”“惠企资金网”,统筹解决好企业用能、用工、生产、销售、融资等方面困难问题。加强政银企对接,继续发挥好“海峡·长乐周转贷”作用,积极申请企业纾困资金,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围绕信用联合奖惩、“信易+”等工作要点,建立健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构建“信用长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护机制。重视专项债和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申报工作,重点攻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充分利用“多区叠加”政策优势,推进东湖、网龙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申报设立空港综合保税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四)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海滨山水长乐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打造宜居宜业海滨山水城市。推动建立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持续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扎实开展能耗“双控”,加强火电、钢铁、印染等重点行业环保监管,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继续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滩长制等工作,推进朝阳洞拓宽、长限生态补水泵站、首占岱边溪整治等工程。推动滨海新城区域水资源论证,严格实施取用水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污水设施管理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运营效率。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颗粒物污染常态化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市城区前列。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达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以上的目标。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省市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

(五)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民生补短板工程,重点安排五个方面2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5亿元。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践,动建高级中学新校区、航城中心小学新校区、进修校附属第二幼儿园等16个项目,设立长师附小洞头校区、金峰中心小学前林校区和仙高校区。继续落实“双减”政策,夯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加大无证机构查处力度。推行引才“归航计划”,优化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增设教育发展促进会奖教项目。推进“三医”联动和区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区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文武砂卫生院新院建设,整合区总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资源,建成4个急诊急救分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坚持文化强区战略,建成“三馆三中心”,承办第五届“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围棋大赛,重点推进九头马民居、南阳省委旧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打响海丝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品牌,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措施,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及高校毕业生来航就业工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以上。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移风易俗、平安长乐、对口扶贫、安全生产、粮食安全、食品药品、慈善救助、保密、档案、政务公开、国防动员、双拥创建、军民融合、文明创建、防灾减灾、市域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各位代表,统筹做好2022年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开拓创新,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福州市长乐区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安排表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2022年计划安排

1、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

8.5

第一产业增加值

增长%

3.5

建筑业增加值

增长%

8

第三产业增加值

增长%

12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

9

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增长%

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

5

4、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

8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

7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

8

6、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

增长%

3

   进出口总值

增长%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

7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