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学习,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鼓浓学习氛围。以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抓手,突出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要内容,全年组织召开学法会议2场,邀请党校老师、律师授课3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议、《民法典》专题讲座、基层行政执法讲座等活动4场。同时,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达到100%,合格率100%,提升了全街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二是提升普法实效。将法治创建与街道各项中心工作及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针对街道建设规划、土地征用、重大建设项目、拆迁安置、引进社会化物业公司等问题,做好普法宣传和沟通协调,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落到实处。全年开展法治宣传20多场,分发法治宣传单、宣传品1000余件。持续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总结创建经验,并不断培育新的法治品牌,迄今辖区内13个村(社区)有4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目前西关社区正在争创福州市级民主法治社区。
(二)服务大局,依法依规,真抓实干提质效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街道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和各项中心工作同部署、共推进。同时,为确保依法决策,建立《吴航街道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为街道的重要事项决策、重要公告发布、化解信访纠纷等工作出具法律意见。街道法律顾问全年出具法律意见8件,参与信访接待4次。此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年共3人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实现“亮证执法”。
二是全面履行依法行政职责。认真履行行政应诉职责,不断规范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全年行政诉讼案件22件,均系东关片区改造项目征迁户不满意博雅佳园回迁安置楼盘提起行政诉讼,我街行政负责人积极履行出庭应诉职责,2023年2月23日台江区人民法院对此进行了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严格落实街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以街道管理为主的日常监管和考核制度。
三是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议案1件、意见建议10件,办理政协提案29件。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着力抓好政务公开栏、政务信息网站的建设,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全年法定主动公开4条、工作动态35条。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街道各项工作,全年被上级行政机关变更行政决定0起、撤销行政决定0起。
(三)以人为本,排忧解难,厚植民生向民心
一是政务服务便民利民。加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制度、流程全上墙,下设4个综合窗口,标准化建设集审批、服务一体化的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可办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五级十五同”事项共计63项,并增设了急救包、雨伞和饮水机等便民服务设施,为办事群众提供暖心便利服务。
二是公共法律服务优质高效。依托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设有公共法律服务接待窗口,解答来访群众法律咨询。同时,配套“线上”服务,建立法律顾问微信服务群,引导群众使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法治福州”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努力提供“全天候”“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50多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6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宣传引导不够到位。辖区群众对法治理解还比较粗浅,部分工作人员对法治建设存在口头上讲法治、但在实际工作中轻法治的现象,没有真正把法治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行政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基层执法涉及多个领域,任务繁重,持证执法人员数量较少,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不够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待提高。
(三)法治品牌创建孵化不多。经过多年的法治建设,我街目前已经有7个省、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但仍有6个村(社区)未达标,创建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强化法治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引导街道和村(社区)干部自觉主动学,联系实际学。继续加大“八五”普法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形成人人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二)补齐行政执法短板。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培训和考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力争执法人员全部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做到100%持证上岗。
(三)注重法治品牌培育。继续加大村(社区)民主法治创建,努力孵化西关社区福州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品牌。充分挖掘辖区法治资源,培育新的法治宣传阵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