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福建省省长、总河长唐登杰巡查闽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像保护眼睛、对待生命一样呵护闽江水系。”同年11月福州市长乐区规划局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长乐区闽江沿线管控规划提升》,规划结合现状特征,以塑造绿带串珠为主要空间特色,将未来沿线定位为生态突出,文化荟萃,产业繁荣,城市现代的多彩风光带。规划对闽江沿线区域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近远期控制协调发展等内容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要求福州市规划院又在原《福州马尾新城长乐沿江沿海走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针对近期管控,规划梳理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与修改。现该规划已编制完成。为加强规划的可行性,更广泛地吸纳各方面的建议,现将规划方案予以公告,征求公众意见。
(一)规划范围
本片区总体形态上呈L型,西、北以闽江为界,南部折形边界以恩顶山、后安村、猴屿乡东部南部寨下山、猫头山等山体等高线为界,东与潭头以东绕城公路为界,总面积约20.72平方公里。
(二)区域资源条件
长乐沿江沿海走廊周边区域资源丰富,以人文特色和自然特色最为显著。
自然生态资源包括猴屿乡北部的蝙蝠洲、浮岐洲生态绿地,猴屿乡内部的洞天岩景区和猴屿森林公园,以自然生态特征为主。航城主要资源包括金刚腿、郑和公园、郑振铎公园、琴江历史文化名村,南部是沿下洞江两岸是以华能电厂、吴航钢铁厂为代表的里仁工业区,区域东南侧为长乐市区。
片区西部隔江与罗星塔景区、马尾船政工业遗产区、马尾城区相对,通过青洲大桥相连;西北与闽安历史文化名村沿岸相隔,表现清朝海防中重要的旗营、绿营犄角相护的防御格局。
片区北部通过琅岐大桥与琅岐岛相连,是目前琅岐与大陆唯一的陆上联系通道。
(三)规划定位
综合上位规划的要求、现状资源的特征,长乐沿江沿海走廊的总体定位为:
马尾新城“一廊两组团”中文化景观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交通”复合功能一体的滨江滨海带,以生态度假、商业娱乐、文化创意、商务办公、和谐宜居等功能为主的生态型综合发展区。
其中,洋屿编制单元的发展定位为创意文化之港、名村体验区、航海文化展示区;猴屿编制单元的发展定位为侨乡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
(四)规划结构
长乐沿江沿海走廊总体上形成“一带、四区”的空间结构,将沿江沿海走廊上的各个特色段落串联起来,形成城镇空间与自然空间相楔、城市空间散落在山水之间的“珠串”格局。
一带:指由滨江滨海路、滨江岸线和沿线用地构成的文化生态景观带。
四区:从南至北包括文化创意区、名村体验区、航海文化生态区、猴屿休闲度假区等功能区。
(五)用地布局
规划以凸显区域生态、景观、商务、文化、旅游等职能为出发点,在用地布局上,除保留筹峰山、蝙蝠洲、下洞江等山体、水域和生态绿地外,在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中,突出绿地和商服用地的比例,体现片区生态旅游的主体功能。同时,完善建设用地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以构筑配套完善、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生活宜居的生态型综合发展区。
为体现地区定位和上位规划的要求,规划对原有沿江沿海的污染码头和工业进行调整,逐步置换生产职能,引入生产服务和商务办公职能。
突出猴屿乡的旅游度假和生态侨乡特色,在保留侨乡风貌的前提下,通过整治改造和与现有旅游项目的互动支撑,形成以生态和侨乡为特色的旅游服务区;猴屿乡西侧规划布局为滨水度假旅游区,除安排滨水度假和娱乐康体功能外,结合村庄安置形成滨水居住区与之配套,总体上形成以滨水、水生动植物特征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区;蝙蝠洲等生态绿地,在保持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适度引入旅游度假和居住职能,形成以生态为基底的特色旅游地区。
(六)近期控制
结合考虑区内闽江沿线现状企业近期无法搬迁,对部分企业进行保留,并提出近期控制要求。规划增加近期规划控制图,控制内容符合《长乐区闽江沿线管控规划提升》,创造产业繁荣,城市现代的沿线多彩风光带。
公示期间,市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反映意见和建议:
1、电子邮件到邮箱:changleghj@163.com
2、传真28928550,请注明“马尾新城长乐沿江沿海走廊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留下联系方式;
3、信函寄到郑和中路1号十洋国际城11楼福州市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收,邮政编码350200,信封上请注明“马尾新城长乐沿江沿海走廊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次规划公告为期30天,预计于2019年08月26日结束。
福州市长乐区自然与城乡规划局
2019年07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