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心系船政,兴利除弊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9日 12:01 信息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到:

  丁日昌(1823-1882),广东梅州丰顺人,字持静,号禹生、雨生,系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是晚清政治家和军事家,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历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江西万安、庐陵县令,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建船政大臣,福建巡抚,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南洋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 

  船政是中国开启近代化大幕的一个重要标志。一百多年前,在福建福州的马尾,一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点亮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之光。而在这段历史中,不得不提到被李鸿章评为“才力过人”“不避劳怨,操守亦甚清严”的丁日昌。 

  光绪元年(1875),丁日昌出任福建船政大臣。他起自布衣,家境贫寒,对百姓的疾苦有切身体验和深刻了解,因此体恤民情,关心民瘼。那一年,福州曾两次遭逢水灾,面对灾情,他不仅抱病亲自督饬地方官吏抢救,且不辞劳怨、身先士卒,登城指挥下令全城军民救援抗灾,三四个日夜不回衙署。为了赈灾救民,他上奏章给朝廷催促各省解欠协饷,并大力兴修水利以利民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民心安定。因此,当丁日昌福州离任时,百姓高呼“留中丞,活百姓”。 

  丁日昌还有过一段“让地三尺”的佳话。当时,丁日昌在福建任职,恰好丰顺老家亲人兴建房屋,与邻居蔡家相互争夺一墙之地。蔡家是当地豪富,一点也不相让。因此,丁察两家闹了官司。丁家多次派人送信去福建,要丁日昌出面干预。然而丁日昌在接到第十封家信后,在来信上语重心长地批道:“封封书信争条墙,让开三尺又何妨?只有千年千家宝,哪有百年丁日昌!”字里行间,教导家人决不可因此等小事授人以柄。丁家父老接看后,自动退让三尺地界,蔡家打听到丁日昌回信内容,也自动让地三尺,形成六尺小巷。所以,丰顺这个地方至今尚存“六尺街”。 

  光绪二年(1876),丁日昌奉命兼署福建巡抚。清政府认为:“丁日昌向来办事认真,不避嫌怨,特畀以福建巡抚重任,系属为地择人。” 

  丁日昌上任伊始,福建吏治腐败,百姓怨声载道。他大刀阔斧惩治贪官污吏,严办恶差讼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侵吞炮台工费的候补知府凌定国进行革职追办,并将其之劣迹记录下来:“臣等伏查,洋式炮台事属创始,苟能滴滴归源,原不能限定价值之多寡,而安平为全台保障,事关军工要务,宜如何竭力经营,杜虚糜而求实济?乃该员凌定国于两年来办理此项要工,竟敢肆其侵蚀,即按照夏献纶所删浮冒各款,已有一万四千余两之多,勒限追缴,一味诿延。似此贪劣之员,若不严参惩办,台事何由起色?” 

  丁日昌认为反腐拒贪、整顿吏治对于纾民困、整风俗十分必要。经过两年时间的整治,官员被其参革者,不下数十人之多,其中,有虚冒尅扣渔利营私,有采购日本废弃枪炮充数,浮开价值尽饱私囊……他还查办了福清县知县魏弼文等贪官污吏,福建官场贪腐现象和各类积弊大为减少,百姓生活生产逐渐安宁稳定。 

  丁日昌一生清廉正气。史载,当时丁日昌返乡时领的俸禄本足够晚年受用,但因儿媳不太孝敬,常以粗粮为餐。一天,丁日昌见摆到桌上的又是番薯,于是对媳妇说:“又无饭呀!”媳妇戏谑地答道:“无钱嘛!”丁日昌不解地问儿媳:“是这样,那我的俸禄呢?”媳妇说:“你的俸禄?你的儿子、孙子不用吃了?“丁日昌听后,不声不响地拿起钓竿到河边钓鱼去了。不一会儿,他便拿着两条小鱼回来,好声好气地对媳妇讲:“这是家翁钓的,再不要拿给他人吃掉!”媳妇非常不高兴地回道:“谁稀罕你的这两条小鱼?够谁吃呀。” 

  后来,丁日昌每天头戴笠子,身披蓑衣,脚穿棕屐,坚持到河边钓鱼,过着凄苦的晚年生活。结果,丁日昌以钓鱼生存的事情传到朝廷,朝廷感其清廉清苦,便拨出大批白银用船送到他的家里。 

  丁日昌的儿媳见状异常高兴,好不得意地说:“这回大屋有住,大福有享了”。然而,丁日昌不等朝廷的送钱人离开,随即召集乡亲们,把这些银子送给大家。儿媳不解,责问丁日昌为何要这样做?丁日昌语重心长地说:“这钱本来就是老百姓的,应发给老百姓啊。”儿媳说:“那你以后吃什么?用什么呢?”丁日昌义正辞严地讲道:“我有我的俸禄,我享自己的本分,足矣!”儿媳无话可答。 

  纵观丁日昌的一生,其日勤官务,清正自律,得到了为官之地的福建官民及家乡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其为官清正,在体恤百姓、节俭抑贪、整肃污吏等方面,亦被冯桂芬、翁同龢、沈葆桢等吴中名臣所称道,并为后人所敬仰和传颂。(黄俊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福州市马尾区纪委监委)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