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福州市长乐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第六期)
来源: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2022-06-22 10:49 浏览量: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为深入推进我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复工复产,降低企业因疫情原因增加的核酸检测、隔离等办事成本,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帮扶措施,让企业不用来回奔波就可以办成事。

一是推出“不见面审批”服务。区行政服务中心利用“网上办、邮寄办、帮代办、自助办、预约办”等配套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现场引导等方式告知企业和群众可通过省网上办事大厅、“闽政通”APP、“e福州”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进行审批,企业只需要在移动设备上在申请时点击邮政服务,就可以实现“全流程不见面”,通过政府采购快递服务的方式,切实减少企业的经营性成本。

二是深化“跨域通办”服务。为疏通企业、群众跨域办事的难点、堵点,解决无法到现场办理的问题,区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涉企经营审批服务,运用“异地代收代办”方式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企业只要在省内任意、省外特定行政服务中心申请所办业务,通过政府内部的数据互通互联,即可在正常审批时限内于申请地领取办理结果。

三是上线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为确保疫情期间招投标工作照常进行,区行政服务中心积极改进投标保证金递交方式,上线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以电子保函替代纸质保函,进一步减少企业资金成本和资金占用,减轻企业负担。我区已完全上线电子保函系统,各个模块都已逐步完善。投标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于线上完成开函申请、审核、支付、出单、查询、下载等操作,整个流程省时省力。“互联网+政务服务”组 供稿)

 

区税务局精准辅导  助力辖区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自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以来,区税务局用心用情开展宣传辅导,帮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助推辖区内企业激发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依托税收大数据,落实精准推送。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筛选出符合优惠政策的企业,通过福州智税服务平台精准推送至纳税人,确保纳税人应知尽知,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

二是建立跟踪联络机制,增强政策执行力。由主管税务分局向企业问计问需,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纳税人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点对点”为企业输送最新税费优惠政策。

三是建立问题响应机制,及时解决纳税人涉税诉求。通过税企联络平台、办税服务大厅、12366等渠道搜集纳税人反映的涉税问题及意见等,及时为纳税人解决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更便捷地办理退税减税。(纳税组 供稿)

 

疫情防控期间审批服务“不打烊”

为既不耽误企业群众办事,又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区住建局审批科坚持疫情防控和提供优质服务两手抓,多措并举,积极引导企业群众“网上办”,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及时向企业群众公布线上办理途径、办事指南及审批服务咨询电话,对于企业群众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提交审批预审件,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均在一个工作日及时予以审查,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审批服务“不打烊”,效率不降低。

针对重点建设工程即指派代办联络员与企业具体对接,加强同项目业主的前期联动沟通和审批服务指导,充分运用“云代办”“工程建设并联审批”“抓促信息管理”等系统,及时跟踪服务重大项目,用行动诠释了审批工作“不停歇、高质效”。(办理建设许可组 供稿)

 

东南快速办全力做好石油管道迁改工作

为了确保国道G316线(长乐漳港至营前段)主线年底通车,东南快速办积极对接营前街道马头、洞头、首占岭头、塘屿等村、业主单位福州新区交建公司、石油管道施工、清表(A5标段等单位),现场督促营前街道、首占镇、清表单位按时完成石油管道征地、清表等工作。大力推进我区道路建设,为进一步打造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不断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助力“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包容普惠创新组 供稿)

 

一次办齐!长乐区“水电气网”实现一窗通办

长乐供电公司针对“水电气网”公共行业存在用户多头、多次、多份资料的痛点,主动联系长乐远航自来水公司、华润燃气及广电长乐分公司等多家单位,在区营商办牵头下,通过试点水电气网“共享营业厅”,推出“水电气网”一站式服务的服务举措,实现水电气网等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通办,共同推进公共服务联办共享。这项惠民举措的落地让市民只需填报一张表格、提交一次材料,就能实现“材料一次收”“业务一窗办”,减少客户“跑腿”和资料重复提交提升服务类业务整体办事效能。

下一步,长乐供电公司将继续围绕数字化转型及政企信息共享方面,持续推进先导式办电服务,通过“开门接电,将办电服务前移至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企业开办+用电报装一站式办理。(获得电力组 供稿)

 

我区在云南甘肃建立劳务协作基地

近日,区在云南、甘肃等地陆续建立劳务协作基地,为规模化、组织化输转劳动力来航就业打造了新平台,实现劳动者高质量转移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互惠互利。

每个劳务协作基地在建立当年,给予一次性建站补助8万元,并提供运行补助;对完成工作职责任务的,在劳务协作基地建立之日起每12个月(非自然年)给予6万元运行补助;对劳务协作基地每年度输转劳动力首次来榕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组织50人以上给予2万元奖励,每超过50人再增加1万元,一年最高奖励5万元。

截至5月20日,区在云南、甘肃等2个省建立2个劳务协作基地,计划今年内完成6个劳务协作基地建立工作,每年输转2000人以上来航就业,全力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用工。(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和劳动力服务组 供稿)

 

福州市营商办、福州中院、福州市律协一行莅临长乐法院调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5月26日上午,福州市营商办、福州中院、福州市律协一行11人莅临长乐法院调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组先后调研长乐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大厅、诉讼服务中心、集约送达中心、涉侨纠纷诉非联动海外联调中心等场所,了解法院一站式建设、海外联调机制建设等方面情况,并与长乐法院、区营商办有关负责同志联合召开座谈会上。座谈会上,市律协副会长谢长铃、市律协秘书长陈霞英等充分肯定长乐法院近年来有关工作,并就深化执行攻坚、诉源治理、诉讼服务等提出意见建议。福州中院研究室主任林祥润指出,一要以人民满意为导向,高站位谋划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二要以提升司法服务为核心,高标准推进营商环境工作;三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质量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样板。市营商办副主任黄荦要求,两级法院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持续抓好司法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勇于探索推广标准化的措施做法,力争有关成效始终保持上游水平,不断改善本地营商环境美誉度。(保护少数投资者、办理破产、执行合同组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