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长乐旅游 > 旅游信息
横扫“班味”,打卡地又上新!就在...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最美长乐 2025-07-27 22:54 浏览量:


数百盆造型各异的盆景

在阳光下舒展身姿

或如苍龙腾渊,虬枝破空

或似云岫含烟,柔条垂拂

每一株都历经时光雕琢

……




近日

在位于文岭镇前董村的棋山盆景艺术园里

升腾着独特的草木清香

不禁令人驻足凝神、拍照留念

而这些承载着时光与匠心的作品

背后是一位游子跨越山海

二十余年如一日的执着追寻




“这是以云南松为砧木,瑞宝黑松为接穗嫁接而成的。在保持松树特有自然生长特点的同时,使得枝条吊扎造型能够充分展现层次重叠的美感。”艺术园的负责人董建彬热情地介绍着。






这位将盆景艺术解读得深入浅出的行家,曾经也是一位满怀热情的追梦者。当时,董建彬东渡日本经商,偶然中邂逅了日本盆景艺术,那些将山川巍峨、草木灵韵凝于咫尺的盆栽,宛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一株盆景的枝桠走向、叶片疏密,都暗含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东方哲思,让他深深着迷。期间,他多次向当地的盆景大师请教学习,从基础的浇水、施肥到艺术造景,每一个环节都认真钻研。





2011年

带着这份对盆景的炽热

董建彬回国到云南工作

云南独特的气候与丰富的植物资源

成为他实践盆景艺术的理想之地



无数个日夜,他在苗圃中反复试验,观察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记录嫁接后的细微变化,努力尝试将日本松树的精巧雅致与云南松树的苍劲古朴相嫁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次次的摸索与尝试,他终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盆景作品。

在云南耕耘十余年之后,董建彬决定带着他精心养护的盆景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文岭镇前董村。“在外二十几年,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家乡始终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一直想回来,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而我对盆景的这份热爱,也正好成为我对家乡思念与寄托的载体。”


图片




今年年初

董建彬毅然决定将100余盆

凝聚心血的盆景带回家乡

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

他终于把这份热爱根植在故土之上


由于家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云南不同

董建彬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很多品种在云南很好成活,但是种植在这里尽管非常用心的养护,有些品种因水土不服逐渐枯萎,有些精心培育的造型,在新环境下难以保持。”


面对这些困难,他没有丝毫退缩,不断查阅资料、请教专家,调整种植方法,积极尝试新品种。

最终,经过反复的驯化和培育,松柏类盆景逐渐适应了家乡的水土,成为了棋山艺术园的主打品种,清香木以遒劲枝干诉说岁月沧桑,黄杨树以细密叶片勾勒江南韵味,瑞宝松以层次分明的枝片展现日式盆景的雅致精髓......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盆景爱好者前来观赏。






“修剪一棵树,可能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但这个过程就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每一刀都必须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展现出植物最美的姿态。”董建彬说道。


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让他的作品在全国盆景展览中屡获殊荣

也让这座艺术园成为

众多盆景爱好者口中的盆景“天花板”






“走进这个艺术园,就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好。这些盆景不仅是艺术品,更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和创作者的匠心,让人深受触动,身心都放松了不少。”游客说道。








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感受盆景艺术的魅力

领略传统文化的韵味

盆景爱好者们慕名而来

交流技艺,探讨美学

孩子们在园中穿梭

种下对自然与艺术热爱的种子

......


如今

棋山盆景艺术园已成为前董村的新地标

以盆景艺术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新赛道

这份跨越山海的绿意执念

正化作乡村振兴的蓬勃动能


下一步,棋山盆景艺术园将持续放大品牌效应,推动形成“盆景种植-艺术创作-文旅体验”全产业链,为文岭镇绘就产业兴、生态美、文化活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助力,让传统技艺与现代乡村发展交相辉映,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记者 王至莹

编辑 林倩

审核 黄言楦

监制 王国标 陈棋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