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下沙海滨度假村将于今年“五一”整体开放的消息让许多记忆里刻有“下沙记忆”的福州市民振奋不已。作为下沙开放的配套活动,“山海间 忆和鸣”下沙记忆征集活动启动六天以来,投稿火爆,一幅关于下沙的记忆卷轴徐徐展开。
在投稿的照片中,两组下沙上世纪80、90年代的老照片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 ↓
长乐漳港摄影家王建平1983年加入了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在那个年代,王建平用海鸥相机、日本雅西卡相机拍摄黑白照片、反转照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其中,长乐的海、下沙的海,是他相机里最经常出现的画面,也是他坚持了几十年最长情的拍摄。
王建平表示,1986年,下沙海滨度假村刚刚开放就一下子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来到这里度假游玩。当时许多福州的、长乐其他村镇的人们都是一家一家租车来到下沙玩一整天。在王建平的镜头里,五彩斑斓的太阳伞、连片的帐篷是下沙海滩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当时在福州、长乐,到下沙海边度假是最时髦、最时尚的玩法。基本上走在流行前端的人都来了,许多小年轻都是在这里谈恋爱的。”王建平说,“现在流行的露营,三十多年前,你爸爸妈妈都在下沙玩过了。”
太阳伞背后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撅起嘴亲吻的剪影、孩子们从拖网船的船头跳入海中戏水、戴草帽的少年顶着烈日在滩涂上翻出长乐特产三角蛤……亲情、爱情、友情都被王建平定格在了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里,记录下了这些人与下沙的珍贵往昔。
王建平/摄
1990年7月29日,王赤岸从天津学成返回故乡,与大学四年的同窗好友相约在下沙一起露营、聊天、唱歌、看星星、听海浪。“那个年代,下沙很热门啊!照片里的帐篷是租的,游泳圈也是租的,和对的人一起,做什么都很有趣!”王赤岸的照片背景里也是成片成浪的帐篷海洋。
“一晃33载的风雨洗礼,追忆青葱岁月,万千感慨。下沙要开放了,我会邀请老同学再来这片海滩聚一聚。”王赤岸说。
王赤岸/摄
除了成百上千张的老照片,“海上新视界”“笔尖拾忆”“旧物慢言”等板块也征集到了丰富的文字、老物件、视频素材,犹如一块块拼图,慢慢把“下沙记忆”汇聚完整 ↓
“那是一片盛满记忆的海,印象当中那片海蓝得透明,柔软的沙滩白细如肤。它有一个美好的名字,下沙……海水退到礁石后面,嗫嚅着,私语着,呜呜咽咽,沙滩上留下来不明来历的小生灵,会不会是星星悄悄落下的眼泪,细小的闪耀着令人心醉的宝蓝色光亮,捧到手心上,立刻化了散了,寻不见找不着,到最后连自己也觉得恍惚,在梦中一般。”时光流转,80后林菡青笔下的下沙已来到了2009年。她说,那时候去海边首选依旧是下沙,有烧烤,租帐篷的场地,还有旅馆。
“初中到大学,每年暑假都会去下沙和同学聚会。对我来说,下沙有着特别的意义,关于青春和友情,甚至初生的爱情,海滩还是那片海滩,人却各自天涯了。”林菡青说。
林菡青/摄
下沙村的老门牌号、雨天穿的蓑衣、赶海的老渔具、当年刊登下沙沙滩照片的老报纸……这些征集到的老物件都唤起了下沙过往生活的记忆。
你见过30多年前下沙海滨度假村开张的盛景吗?当天的央视还在新闻联播中播放了这一消息。亲历者蒋滨建将在下一期用珍贵的视频揭开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新闻联播视频截图)
“山海间 忆和鸣”下沙记忆征集活动还在继续广泛征集中。“奔流的图景”“海上新视界”“笔尖拾忆”“旧物慢言”四大主题板块,面向全市市民,征集2021年以前与下沙相关的照片、视频、文字、老物件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