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安全的交通、白墙黑瓦的民居、优美宜居的环境、创意独特的墙绘、粉红诱人的花田、幽深奇然的石洞,游人如织的4A景区,“村居三五间,良田八九亩,春日庭院赏花,冬日围炉小酌”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可以实现。这不是“画卷”,这是网红打卡点文石村。
一、基本情况
文石村位于闽江南岸突出处,俯临大海,地势盘旋。现有201省道横穿村庄,距离县城20余公里,距离潭头镇政府1.5km。西至潭头村,南至霞江村和汶上村,北部和东部濒临闽江。村庄总面积0.94平方公里,辖有两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87户,常住人口约1200余人。村庄农林用地约903.35亩。该村是闽江口湿地公园的最佳观赏地,登上妈祖公园,闽江口湿地全景尽收视内;村内文化积淀深厚,现有明朝永乐七年郑和重修的天妃庙以及登文道、龙山寺、文昌祠、越王禁石、大王宫和石碑等文物古迹。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农耕历史,让文石村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并在2019年获得省级旅游特色村荣誉。
二、发展成效
文石村发展乡村旅游是的重要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清新福建”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启动乡村旅游建设工作以来,文石村在村党支部的正确引导下,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旅游、餐饮民宿等产业经营项目,探索构建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双赢共同体,积极筹备旅游发展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成为治理有效的经验之地。截至目前,累计已投入乡村旅游建设经费1000余万元,在生态、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
生态振兴:文石村紧邻闽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为促进闽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文石村协同闽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进行了“四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振兴:文石村旅游产品体系成熟、品质较高。已开发出湿地观光、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乡村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等类型多样、具有独特风格的成熟旅游产品,形成多点发力、多极增长的农民增收新格局。已有4户农户家庭主动从事民宿旅游业的开发。此外,文石农业旅游合作社吸纳有30户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此外,还有多个农户从事旅游餐饮接待服务,全村旅游从业人数超过100人。人才振兴: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文石村整合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贤华侨、专家学者等力量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组织振兴:成立文石农业旅游合作社、文石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做强特色村级产业,打造村自有品牌,构建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组织机制。文化振兴:文石村通过完善村域内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对农业旅游项目的推广,推动民宿旅游业的有序发展,改进主要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同时充分考虑在短时间内抓住观看者内心的网红经济特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海洋文化、妈祖文化等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集“湿地观光、乡村旅游、滨海休闲”于一体的区域知名旅游村,提振文化自信。
三、可推广经验做法
(一)注重生态保护。文石村紧邻闽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为促进闽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文石村协同闽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进行了“四大生态保护工程”。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发展理念,通过休闲、绿色生态项目导入,构筑以绿色、休闲为主旨的生态缓冲隔离带,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文石模式。
(二)构建利益联结模式。目前,文石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利益联结模式主要为“村委+农户”和“农业旅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村委+农户+农业旅游合作社以村委会决定村内一切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的重大事件,任命并考核、监督公司管理人员,审查财务状况等。农户作为具体的服务单元,接受公司的统一安排接待游客,并定期与公司结算。农业旅游合作社是文石村农户自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组织,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农户为主体组成,以乡村旅游为经营内容,实行民主管理、发展乡村旅游、共同分享收益的新型合作社。
(三)以数字化为抓手。文石村与闽江河口湿地公园联合进行智慧景区开发。通过借助链景人工智能平台在妈祖广场、马山炮台、登文道、生态鸟岛、卧龙滩涂栈道、观鸟屋、牛山栈道等10多个主要景点位置分别设置了智能导讲系统。建设智慧旅游平台,营造文石村良好的智慧乡村文旅综合服务体验。
(四)建构共享共融机制。“乡村网红”的培育是振兴乡村旅游的金钥匙。作为闽江河口湿地公园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石村借力景区优势,在共享理念的指引下,连接线上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渔村优势,推动乡村生活资源变成生产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文石村特色的共享型乡村旅游产品,成功走上共享发展之路。既最大化地利用本地资源、增强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又补足景区缺乏乡村性体验的短板,使游客共享到更加丰富、生动和具有互动性的乡村特色产品和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指导文石村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优势,展示其作为网红乡村的绿色生态价值、文化体验价值,进一步推动加快其产业升级、释放强大势能、提升发展动力,打造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样板,助推全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