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长乐旅游 > 景点介绍
湿地观鸟,晦翁讲席,古洞探险......“五一”我们相约这里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2022-05-01 10:47 浏览量:

  潭头,是长乐文脉源头,因地处江海汇流惊涛拍岸首当其冲的港湾故名“潭头”。

 

  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驿道,这里地处福建母亲河——闽江入海处,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从而产生了独特的乡土人情。郑和在这里祭奠天妃,祈求漫漫旅途平安;这里是抵御倭寇的战场,这里是保家卫国前哨;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这里的景致惬意美好。

  潭头是一首诗,寄存着悠远的向往

  在这个“五一”长假

  让我们一起相约潭头

  来感受春日最美好的风光

  湿地观鸟,生态文明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闽江入海口,总保护面积2381.8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重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众多濒危动物物种和丰富的水鸟资源。湿地自然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稀有物种众多,拥有动植物1084种,发现鸟类266种,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其中包括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

  

  2002年4月29日,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对闽江口湿地保护和发展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要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

  20年来,闽江河口湿地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遵循“保护优先、生态共享、环境提升、融合发展”工作方法,实施退养还湿,治理互花米草,恢复乡土植被,有效改善水鸟生境,如今这里随处可见成群的候鸟栖息、飞翔的情景,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晦翁讲席,理学集成

  二刘村地处潭头镇中西部,筹峰山下,群山环抱,枕溪而生。宋乾道间(公元1165至1200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到晦翁岩讲学,乡人刘砥、刘砺兄弟从学之,同登进士榜,蜚声儒林,村因之得名。二刘村经朱子过化,刘氏族人即力求仕进,社会逐渐习儒成风,读书之风日盛,出现了“家诗书、户弦诵”、“彬彬向学,兴仁兴让”的文明现象,刘氏成为长乐文化望族。

   

  自宋以来,二刘人才辈出,代有贤人之士,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帮”之美誉。先后就有76人考中进士,有“两代四进士”,“四代十五举人”之誉,而声名远播,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刘晖、刘震、刘彝、刘砥、刘砺、刘一水、刘建韶、刘六符等名士,文化底蕴浓厚,理学于此集大成。

  古洞探险,妙趣横生  

  在解放战争时期(约40年代末),解放军部队因战时需要,鉴于文石村地处闽江入海口是战略要地,派遣技术专家及部队来到文石村开凿军事防空洞。  

  

  文石村结合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对洞内景观进行升级改造,利用防空洞的岩壁和环境,借助灯光装置,有效唤醒乡村“沉睡资产”,进行有效活化利用,穿牛山古洞,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桃源景色,以历史战争情境的在地化、活动的探究性为载体,实现过程的体验性、知识的生成性,作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为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凝气聚力。

  花海畅游,其乐融融

  斑斓的花海、梦幻的风车,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童话世界一般,让人眼前一亮、流连忘返。春日的阳光下,文石村中这座低调的“童话王国”里内数百亩花海迎风绽放,放眼望去,似在大地上铺了条华美的丝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花田中有多条小径,繁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漫步其中,淡淡的花香迎面扑来,大口呼吸中,整个身心都变得轻盈愉悦。

  

  登文道漫步,大任于斯

  修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的文石澳江面广阔,为长乐四大澳口之一,地处闽江南口,是郑和船队开船出海及明清两代学子赴乡试必经之地。由于潮起潮落,江边淤积严重,登船不便,学子需由船工背上船。后来,学子们在天妃庙烧香许愿:倘若高中或出仕,必献石铺路,因此铸成了“登文道”。

  

  “登文道”由花岗岩大条石铺成,长10尺,宽1.8尺,厚1.2尺,双条并列成道,总长99.7米,最宽处3.5米,每块重大两吨多。岸边一块巨石上摩崖石刻“登文道”且有碑记。踏登文古道重现旧时学子进京赶考之路,实现文化传承、历史再现。

  天妃庙祈愿,诸事顺遂

  文石牛山宋代旧有妈祖庙,又名圣娘山,是郑和下西洋重要史迹地,也是明清时期朝廷使者出使琉球等国,祭海出洋的港口。明永乐七年巳丑(1409)明国总兵大元帅郑和奏准敕建“钦赐天妃庙”。

  

  庙坐落牛山“牛项”处,接近东林寺,面向西溪,峻立轩岩,翠飞华彩。中有梳妆楼,前有额云“海不扬波”。外有明聪二神将。赐联云“灵贶奠天涯,长护神京西北;婺光临海上,遥瞻夷服东南”。匾额“钦赐天妃庙”五大金字,瞻仰天妃遗容,溯源郑和足迹,体验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念人间平安,愿诸事顺遂。

  通讯员 林良春

  编辑 何乐玲

  审核 郑曙闽 

  监制 王国标 陈棋祥

  以上截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