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腿天成凌浪高,踏尽今古几多潮。登临莫叹前朝事,滚滚马水恨滔滔。远近闻名的金刚腿座落在长乐筹峰山脉北部的石龙山脚闽江边上,马尾港的斜对岸,接近闽江入海口。
濒江陡伸的巨石,形似金刚脚穿靴子濯足江滨,“腿”下悬空部分长达26米,“腿”宽处有4米,“靴”长1米,是闽江的天然航标。金刚腿和闽江口的五虎礁、南北龟、皇帝井等同列为“闽江七景”。
相传,金刚腿原有两条,另一条在北岸,与现存这条隔江相望。古时福州万寿桥有座桥墩塌了,投了许多石料都被湍急的江水冲走,想了许多方法都建不起来。
后来一位高僧认为此处水流湍急,寻常石块当然无从存身,只有将具有神力的金刚腿凿来沉入江底,方能镇住江水。后来人们将那条金刚腿凿下来投入江中后,桥墩果然很容易就修复了。此事载于《长乐县志》。
岩上有1921年福建省长李厚基所书“金刚腿”和著名海军宿将萨镇冰题的“金刚濯足”等刻字。
金刚腿是江水和海水的分界处,也是江鱼和海鱼生长的分界线,故腿股内外,水有咸淡之分。每当奔腾而下的溪洪与汹涌来潮的海浪在金刚腿前相撞时,浪涛拍击岩腿,飞溅轰鸣,无比壮观。
紧挨金刚腿的江边如今被辟为郑和广场
高大的郑和塑像立于江畔
双目炯炯,气宇轩昂
边上不远处还建造了
郑和宝船的模型
这是人们为纪念郑和七下西洋而建造的
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的庞大舟师屡驻金刚腿附近的太平港,在这里招募水手,修造船舶,补充给养,祭祀海神,伺风开洋。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驻泊地和开洋地,郑和的舟师就是从这里驶向西洋,走向世界。
28年间,七下西洋,历经30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远达非洲东岸。这海上长征的发端地就位于金刚腿下的江面上。金刚腿见证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闽江水奔腾不息,金刚腿迎来送往。片片白帆从这里鼓风漂洋,艘艘舰艇经此处安然入港。金刚腿屹立江畔,犹如一位阅尽沧桑的历史老人,目送着无数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见证了闽江口这福建通洋大门的风云变幻,腿部上那道道甲纹仿佛刻写着发生在它脚下江面上的一桩桩往事。
记者 姜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