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的一天
想象中在长乐太平港码头,郑和下西洋的场景(油画)。图源常来长乐
郑和多次下西洋的登文道码头遗址。图源常来长乐
在第七次下西洋前,郑和命人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新建三清宝殿,并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
上世纪30年代,《天妃灵应之记》碑出土,一时轰动海内外。这块记录空前绝后航海壮举的石碑,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遗物,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遗产。
长乐美丽海岸线。姜亮 摄
海洋文化滋养锻造了
长乐人开拓、冒险、
能拼会赢的精神
这种精神
代代传承,经久不衰
“早年闯荡海外的老华侨一无资本,二无文化,他们以剪刀、理发刀、菜刀、瓦刀‘四把刀’白手起家,凭借着刻苦耐劳的干劲,渐渐地,理发店、裁缝店、饭店餐馆、建筑业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书写了一代华侨的艰辛创业史。”长乐猴屿乡华侨书院院长林英志说。
猴屿。陈铭清 摄
与此同时,在家乡海洋文化的哺育下,人们胸怀广阔,志存高远,将产业延伸至海外,做起全球贸易。
陈建龙是土生土长的长乐人,改革开放初期,20出头的陈建龙迎着改革的春风,办起蚊帐厂。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陈建龙三十载坚守实业,向海图强,驾驶着恒申控股集团这艘纺织巨轮扬帆世界,开启了跨国收购之旅。
收购福邦特,掌握全球己内酰胺话语权;收购液空,实现气体原料自主生产;收购安科罗,进军高端工程塑料——四年三次跨国收购,如今,恒申集团稳坐行业龙头地位,去年营收总额达到659亿元。
恒申集团的全球扩张,是长乐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缩影。2021年,长乐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落地梅台港湾科技、铭武科技等外资项目25个;开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松下港区12#、13#泊位建成,海上风电、防洪堤二期等项目有序推进,松下港区货物吞吐量近2800万吨。
2021年,长乐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3.9亿元、增长9.4%,其中,进出口总值280.8亿元,增长47.1%。
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飞机每天从头顶呼啸而过,忙碌不息,一波又一波海内外客商乘坐着飞机纷至沓来。国内外航线119条,亮眼数字见证着福州国际机场的兴旺繁华。而这样的繁华仅是起点,在一期的基础上,福州新区、长乐区正大力推动福州机场二期扩建,按2030年36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45万吨货邮吞吐量,27.7万架次飞机起降架次设计。
编辑 刘晨璐
审核 段玲 王至莹
监制 王国标 陈棋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