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贴福字
都是迎接新年不可或缺的仪式
迎春送“福”添年味
(王至莹/摄)
在长乐这座城内
“福”气也无处不在
你知道它都在哪里出现过吗?
董奉山位于长乐古槐镇,又名福山,山名源自一个传说,据《一统志》记载:“上尝有神人裸身散发,人见之必获福。因此又名福山。”后来因为山下的龙田村出了一位名叫董奉的名医,所以才改名董奉山。董奉为百姓造福因而深受爱戴,也让这份“福”在长乐不断延续……
福湖山位于古槐镇北湖村后,又名梯云山,山上奇石遍地,怪石嶙峋。山有梯云石,里人郑兴之书“梯云”二字;尖笔石,形如笔锋倒竖,俗称笔尾山;仙井石,石上有小井,传有仙人来饮,随饮不竭;化龙石,又名马鞍石;魁龙石,石形如鸡,两目自然,朱子书“魁龙”二字。
百福公园坐落于北湖与屿头交界处,近邻丹湖,总占地面积700多亩,园中共有福、禄、寿、喜、财五个主题,涵盖了长寿是福、富贵是福、康宁是福、好德是福、善终是福,彰显了福的美好寓意。
潭头镇汶上村的荫福广场位于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百榕街公园内,在古榕树的掩映下,广场上坐满了喝茶、晒太阳、健身的村民,脸上满是幸福。汶上村内古榕树群落面积37.5亩,从村头延伸到村尾,近日,更是获评“福建最美古树群”。
还有许多城区及乡镇
公园内
也嵌入了不少“福”文化元素
快来看看在你家门口吗?
福坊村位于古槐镇莲花山西南部,旧属善政乡廉风里,元为十一都五图,毗邻青山,北面与鹤上镇青桥、环东湖交界,辖内有福利、坊兜两个自然村,村名也由此而得。
福星村位于潭头镇西北方,距潭头镇3千米。东至文石,西邻泽里,南毗潭头,北与琅岐岛隔江相望,全村总面积0.11平方千米。解放前,福星村渔民以江海谋生,世代以船为家,素有“西有营前海星,北有潭头福星”的美誉。
福北路全长约15.9km,北起G316国道北山环岛,经漳坂环岛,终于G228国道江田环岛,横跨鹤上、古槐、江田三个乡镇,与福州绕城高速、京岭路、青桥路、新宁路、营滨路等主要道路交汇。
“你若长安便是幸福”,位于营前街道长安村的长安幸福院里,村中老人围坐在一起与志愿者互动游戏;餐厅内,工作人员正在厨房忙碌,仔细地为老人准备着午餐……走进这里,老人在交流互动之余,享受着惬意的老年生活。
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街区内的陈崇溢故居(和平街185号)院落内,故居墙体上书写着楷体“福”字,周有4只“蝙蝠”临空腾飞,寓意“五福临门”。
软糯香甜的红年糕
谐音“年高”
有发财、步步高、甜蜜的意义
也祝福吃过年糕的人
新的一年步步高升
由鱼丸、肉燕、鸭蛋......
烹制而成的太平燕
是传统习俗中的喜庆名菜
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
必吃太平燕
祝福彼此“太平”“平安”
大年初一吃线面,那叫吉祥面
过生日吃线面,那叫如意面
出远门吃线面,那叫太平面
老寿星过逢“十”寿辰要送线面
那叫长寿面
过生日吃线面,那叫如意面
出远门吃线面,那叫太平面
老寿星过逢“十”寿辰要送线面
那叫长寿面
线面
在长乐承载了太多的
吉祥寓意和祝福
捞好的线面盛在碗里
浇下清汤作料,再浇上些许长乐老酒
端上桌
尝一口回味无穷
线面
在长乐承载了太多的
吉祥寓意和祝福
捞好的线面盛在碗里
浇下清汤作料,再浇上些许长乐老酒
端上桌
尝一口回味无穷
既名为"礼饼"
顾名思义与"礼"有关
所以民间有
“礼饼方有礼,其他不为礼”的说法
每逢家中有喜事
诸如老人做寿、乔迁新居
晚辈订婚等等
预订礼饼与亲朋好友分享
已经成为祖辈相传的民俗
承载着甜蜜和幸福
起源于明代中期的吴航喜箩
最初的形态是由
竹编与漆器工艺结合创制的食盒
当时官宦及贵族人家
用于盛放食物及日用品
经过几百年使用后
优化形成现在的喜箩
又叫福箩、红箩
箩与福州话"老"谐音
充满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寓意白头偕老,长长久久
且喜箩形状为圆形
颜色喜庆红火
是婚俗及喜庆场合的吉祥物
古往今来
红裙是梅花镇女子
最珍贵的嫁妆之一
出嫁时红裙必不可少
刺绣红裙这项技艺
从蔡红亨传授给梅花人开始
就一直以家庭传承的方式
延续至今
梅花刺绣红裙
对取料、制作工艺
图案调配、尺寸规格、保管使用等
都十分讲究
多采用红色绸布等丝织品
经手工刺绣
配以龙凤花鸟等图案精制而成
象征幸福美满、吉祥如意
在长乐久负盛名的舞狮队
源于清朝康熙年间
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糅合了功夫、杂技等和民间体育运动为一体
是吉祥、幸福、平安的象征
龙门平安清醮
是乡民祈求全村平安的
盛大民俗文化节日
该祈福习俗
南宋理宗景定年间(公元1260年)
第19世祖高以谦始建洋门清醮坞
供奉清醮五灵公,祈佑合乡平安
从此世代延袭
传承至今已761年
每年逢农历二月初二日龙抬头
选定活动举行的吉日
每年冬至前
迎清醮三天
在长乐还有哪些“福”
还没被小编发现?
快来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记者 王至莹
编辑 王至莹
审核 段玲 陈鸰燕
监制 王国标 陈棋祥
以上截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