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长乐 > 经济发展
长乐“智实暖锐”办实事 构筑幸福“新高地”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2021-08-31 15:07 浏览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个平台、一个展厅,哪怕一滴水都可以折射出“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乐区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始终,紧盯群众所需所盼,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让老百姓得便利,让企业有信心,让侨胞有归属,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幸福水”……惠民之路上,长乐区从细微之处着手,将“智、实、暖、锐”四字秘诀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构筑民众幸福“新高地”。

  

  陈铭清摄

   智 数据平台撬动大治理

  “没想到,我‘一趟不用跑’,一天之内就轻松化解了纠纷!”近期,长乐玉田镇村民谢某铸见识了“乐和解”平台究竟如何为民解“心结”。原来,谢某铸家门前的花盆被谢某德的三轮车不慎撞坏,双方出现赔偿纠纷,一时争执不下。

  因谢某铸腿脚不便,当天,玉田镇调解员就和双方当事人通过“乐和解”平台,进行多方远程视频调解,很快就调解成功了。随后,平台将视频保存下来,形成调解协议书等卷宗在线归档。

  把矛盾纠纷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从“线下走”到“线上跑”,作为全省首个防控化解矛盾纠纷的在线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乐和解”平台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提供了新样本。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平台提供牢靠的科技支撑,区、镇、村三级联动调解,法律和心理咨询等社会力量为平台提供强大“后援团”。“乐和解”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断过滤和分流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台自去年12月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已为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2%以上。

  在长乐,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快捷便利的智慧平台,不仅仅只有“乐和解”平台。作为在全省推出的首个县级线上公证服务平台——区块链公证平台,让“7天公证办理压缩为1天”成为现实。

  

  “区块链公证平台打通民政、公安、卫计等部门的部分数据通道,力图解决公证信息存在数据孤岛、无法共享的问题,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陈茂贵介绍,该平台还实现公证信息“一次共享、多次使用、信息可追溯管理”,既便捷高效,又能避免纸制公证书造假等问题。此外,平台采用了“技术+公证”模式,为信息安全带来“双保险”。

  “小平台”撬动“大治理”。在惠民之路上,长乐“智”在人情味,通过不断打造高效运转的智慧平台,为百姓提供更好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让老百姓得便利、更舒心。

  实 为企解忧精准出高效

  在长乐区鹤上镇的德诚珠宝有限公司厂房内,去年刚入职的刘至安认真地向从事珠宝行业18年的黄师傅请教珠宝抛光工艺相关知识。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工厂里像刘至安一样享受到“以工代训”补贴的员工还有不少。

  “以前都是企业想办法解决培训资金,这次在长乐区的政策支持下,我们申领到了这项补贴,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对于长乐区的“以工代训”,德诚珠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予以点赞。

  长乐被誉为福建“草根工业”的发源地,民营企业众多,民营经济发达,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政策服务?长乐区通过“以工代训”,让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职工通过实际工作的形式代替岗位培训,一边工作,一边提高个人劳动技能。

  长乐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期间,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给予企业“以工代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劳动者在不同生产经营主体就业的,申请补贴的月数总和不超过6个月。目前,“以工代训”政策惠及7817人(4万余人次),发放补贴2019万元。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法治则是企业壮大的基石和保障。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长乐区检察院有一套“护企经”。

  在福州滨海新城(漳港)检察室的一楼和二楼,设立全省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教育基地。记者看到,展厅面积有1000平方米,法治营商、司法保护、护航长乐等六大板块各有特色,不断有人来此参观。

  

  立足这个基地,长乐区检察院搭建“法治营商平台”,从六个方面将法治教育融入长乐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同时设立滨海新城巡回检察室,深入走访企业,开展法治宣讲,了解企业司法需求,提供精准司法服务,用司法温度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唯有精准,方能高效。惠企之路上,长乐“实”在关键处,“人才+法治”铺开企业发展路,当好企业的“清道夫”和“守夜人”,让企业有信心、得实惠。

   暖 凝聚侨心侨胞有归属

  王鸿彬一直以来有个梦想——能在一片靠山派江吻海的地方开一间小巧别致的咖啡店。当他走进猴屿乡那间灰砖黛瓦、带有南洋风情的老房子时,直觉告诉他“就是这里了”。可是一打听,他才知道老房子的主人是多年前旅居国外的猴屿华侨郑德航。

  有点犯难的王鸿彬联系到猴屿乡政府。“没想到,这一找就找对了地方。”王鸿彬庆幸道。原来,为了盘活村里多处空置的华侨房屋,今年4月,猴屿乡党委在全省率先成立华侨房屋保护和开发中心公益平台(简称“华侨房屋保护平台”)。

  

  

  华侨房屋保护和开发中心公益平台成立(猴屿乡供图)

  平台通过政府搭台、侨胞支持、企业承办,让空置已久的空房子“活”起来,让华侨文化“借房生根”。“看到老房子能够不荒废,而且可以为家乡做点事,真的很欣慰。”电话里,郑德航曾经这样感叹。

  

  

  

  长乐猴屿乡番客文化街区内,引入商业业态,华侨房子被保护利用

  如今,猴屿乡精心打造的华侨房屋保护平台已有38座房屋入驻。“闽江第一鲜”、“番客故事”特色民宿、EDlife咖啡馆、清荷养生……多个由华侨故居改造成的项目纷纷落地。猴屿乡爱国侨领郑忠财、郑庚俤的祖屋被打造成华侨书院、党侨同心馆,吸引一大批访客到猴屿参观、研学。

  

  华侨房子改造成为华侨书院

  长乐是我省著名侨乡,共有海外乡亲约67万人,遍布96个国家。如何让“侨心”有归属?针对有效证件不齐的归国华侨,长乐区公安局“零时差”对接海外使领馆及有关职能部门,采取DNA比对、查找户籍底册等方式,细心核实身份信息,协调解决近30户归国华侨的落户问题。

  长乐区法院构建涉侨纠纷诉非联动海外联调机制,成立海外联调中心,首创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召开“听侨情,解侨忧”惠侨公证服务座谈会,听取海外华侨代表对惠侨公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推出上门服务、远程视频助侨跑等多项便民惠侨措施。

  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在惠侨之路上,长乐“暖”在故土情,解侨胞之忧、纾侨胞之困,通过独特的机制创新、实实在在的贴心服务,让侨胞有归属、心更近。

   锐 补齐短板增添幸福感

  干旱季节,用水供应紧张,闽江口水源地海水倒灌,咸潮入侵,水质下降。对于地处闽江入海口的长乐,“水”一直是热门民生话题。在改善水质之路上,长乐区始终紧握民生接力棒。

  2018年,投入1.9亿元兴建长乐二水厂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工程采用“超滤+纳滤+浓水反渗透”三级膜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后净水厂出水氯化物含量小于200mg/ L,极大缓解了咸潮期间出厂水氯化物偏高问题,城区8个乡镇的饮用水水质得到提升。

  随后,长乐区马不停蹄开展了远航水厂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在建设者加压奋进的十足干劲下,一座20万立方米/天规模的净水厂拔地而起,地下三个标段的施工也按下“快进键”。

  一滴水,折射出民生需求;一滴水,也折射出政府部门为民办实事的决心。除饮水工程外,围绕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长乐区落地一批民生项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建成投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乐分院揭牌,“三医联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区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区医院核定床位数由440张增加到880张,升格为三级综合医院,江田镇、湖南镇等4个卫生院新院建设加快推进,中医院、妇幼院、航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布局整合优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乐分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工作站成立(长乐区医院供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建成投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长乐与福建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办学框架,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数16390个,新改扩建长乐六中、江田和文岭中心幼儿园等7所学校,启动建设进修校附属第二幼儿园、航城中心幼儿园龙门校区等10所新校园(区)。

  长乐还全力推进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六大类71项、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三营澳大桥顺利通车。

  在聚焦民生之路上,长乐“锐”在补短板、挑硬担,咬定青山不放松,逐个破解难点堵点,打通补齐民生短板“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约记者 余少林 见习记者 沐方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