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办事服务 > 快速通道 > 老年人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养老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2021-04-06 15:52 浏览量:

    近年来,长乐统筹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完善养老服务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建设,培育和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不用离家,老人只要打个电话,可口的饭菜就会送到身边;不用离开社区,老人就可以到家门口的“养老驿站”,和老友们听闽剧、学养生;不用去医院,就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给老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和免费康复训练……随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长乐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了这种家门口的养老生活。

  引进专业机构

  全面铺开居家养老服务

  2018年6月,我区投入2423万元资金启动了为期3年的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由南京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承接该项目,在吴航、航城和营前街道的14个社区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

  2019年1月开始,长乐在全区30个城市社区全面铺开居家养老服务。2020年7月,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257个城乡社区全面铺开,目前服务对象已达17000多人。

  引进专业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区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社区部分特殊老人和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生活自理难的特点,我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对象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和实体援助服务,让60周岁及以上的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的困难人口、重点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及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多元化养老服务。将服务范围辐射至偏远农村、海岛,让更多的“空巢”变“暖巢”,老人的养老生活有了质的改变。

  早在2017年,长乐在全区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利用互联网、云平台等现代通信技术构建智慧养老平台。全区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只要通过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平台上注册,就可免费获得与平台绑定的智能手机,只要老人打个电话,平台就会派助老人员到老人家中,进行一对一的服务。

  如今,我区坚持以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为基础,以养老服务信息化全覆盖、监督管理全覆盖和普惠政策全覆盖为保障,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目标。

  按照“乡镇(街道)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建居家养老服务站,村建农村幸福院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要求,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所有社区均配备居家养老服务站,所有村均建有农村幸福院或老年人活动中心,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搭建全区智慧养老大数据信息平台,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普惠性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优先满足高龄、失能、特殊困难等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城乡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供给,做到在熟悉环境中生活、在亲情陪伴下养老。

  社工服务助力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促进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区民政局委托区社工协会与广东正阳社工机构合作,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全过程评估和专业督导。通过过程性督查和指标性评估,从服务需求、服务监管、制度建设、档案管理、服务准入、资源整合和链接、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和管理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协助项目运营方提升项目服务水平,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特征提供普惠性或特殊性的服务菜单,有效提升养老服务的人文温度,不断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在漳港街道、梅花镇等30多个城乡社区开展社工服务试点,通过设立乡镇(街道)党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社区社工服务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民办社工机构承接项目开展专业服务。在老年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区康复等领域实施了社工服务购买项目,充分发挥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扶弱助残、邻里守望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社区老人开展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队等常规化的社区服务,丰富老年人晚年文化生活,让社区居家养老更有温度。

  漳港街道“幸福夕阳合唱团”是由“柯百户”三个村的老人自发组成的老年合唱团,通过社工搭建的交流平台,从原先的几人发展到如今的三十人左右,老人纷纷从家里走进社区,甚至登上舞台进行表演。社工还积极组织合唱团成员对社区的高龄老人、残疾困难家庭老人等群体进行走访慰问,对困难老年群体进行帮扶。合唱团的建立不仅使老人的老年生活更丰富多彩,也让老人发挥了余热,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氛围。

  完善平台建设

  打造线上线下动态服务圈

  吴航街道十洋社区盛传一对“母女”情深的故事。老妈妈每天用定制的智能手机给“女儿”打电话。“女儿”一接到电话,十分钟就赶到,帮老妈妈打扫卫生,洗菜做饭。其实女儿并非是老人亲生,而是智慧养老平台派驻社区的“助老员”。

  两人之所以情同母女还得从去年2月9日那天说起。82岁的老妈妈黄女士摔倒住院,孤独无助时想起之前来过家中的助老员陈月容,立即给她打电话。得知老人受伤,陈月容撂下家中一堆事,心急如焚赶往医院。为了让老人放宽心养病,她不仅买来老人爱吃的水果,还变着法子给老人做一日三餐,喂水喂饭,洗洗涮涮,样样事情做得细致周到,医生护士一度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而对照顾老人的事,她对身边的人只字未提。直到老人康复出院,给陈月容所在的“智慧养老”平台送来锦旗,大家才知道陈月容精心照顾老人十几天。

  如今,在长乐,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老人档案的建立健全,线上线下服务日渐成熟完善,老人不仅会熟练使用“SOS”一键呼救功能启动紧急救援服务,还会使用手机拨打952183预约服务,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家政清洁、生活照料、紧急救援、文化娱乐、预防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服务。

  针对失能老人等特殊居民,平台特别提供了健康监测预警功能,为每位失能老人配备智能手环,手环可全天监测老人心率、跌倒等指标,并提供SOS紧急呼叫,第一时间短信通知紧急联系人。家住漳港街道的陈女士一天夜里突发心绞痛,情急之下按了手环SOS紧急呼叫,深夜的呼叫信息让助老平台的值班人员意识到有紧急情况,立即通知附近的助老员陈超赶往老人家中。因抢救及时,陈女士化险为夷。

  在大力推广智慧养老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区还借助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东风,通过借力“大数据”,以智慧社区、智慧警务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争创数字场景应用“第一区”,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给群众带来民生福祉,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漳港街道百户村率先启动了“智慧乡村”建设项目,按照乡村服务、乡村治理和生态宜居的要求建成智慧百户指挥中心,利用信息化技术,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发挥信息化在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支撑作用,全面强化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结合百户村实际探索构建新型智慧乡村养老之路。

  实施适老化改造

  让居家养老更有安全感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而他们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由于早期设计、装修等原因,起居常碰到各种难题,甚至“足不出户”就会受伤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对房屋功能进行适老化改造,满足老人们的生活需求,是不容忽视的事情。

  2020年6月起,我区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通过社会组织(企业)专业化服务和操作,采取施工改造、设施配备等方式,对3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改善老年人家庭居住条件,消除老人在家的安全隐患,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居家养老环境,从而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便,降低在家庭发生意外的风险,提升居家养老品质。

  据了解,困难老年人包括:散居特困、低保家庭中的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适老化改造以家庭为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伤残、独居、孤寡等特殊对象,并按申请先后顺序予以安排改造;以自愿为前提,以需求为导向;可根据老年人居住的实际需要,选择最需要的部分项目进行改造,以安装扶手、地面平整、防滑处理、加装坐便器为主。

  “每户老人家庭的情况不一样,还有部分老人是失能或残疾的,我们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改造措施。”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会上门,全面掌握老年人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居家环境等需求,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任何细节都不放过,结合老年人行为习惯、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等开展服务。

  按照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我区列出了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所列项目分为基础类和可选类,涵盖了地面、门、卧室、如厕洗浴设备、厨房设备、物理环境以及老年用品配置七类30项改造内容,包括7项基础项目以及23项可选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基础类项目是政府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予以补助支持的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是改造和配置的基本内容,共有7项。其中,地面改造要求在卫生间、厨房、卧室等区域进行防滑处理及高低差处理。铺设防滑砖或者防滑地胶,避免老年人滑倒,提高安全性。同时,铺设水泥坡道或者加设橡胶等材质的可移动式坡道,保证路面平滑、无高差障碍,方便轮椅进出。卧室改造则要求安装床边护栏或抓杆,辅助老年人起身、上下床,防止翻身滚下床,保证老年人睡眠和活动安全。

  可选类项目则是可以用老人自主付费购买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包括地面平整硬化、门槛衣橱、平开门改为推拉门、安装闪光振动门铃、厨房台面改造高度、加设中部柜等23个具体项目。

  (记 者 陈佳雯 通讯员 陈家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