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办事服务 > 快速通道 > 妇女
3步远离打骂吼,陪学不再老大难
来源:福州市妇联 2020-09-15 16:56 浏览量:
  有位妈妈跟我讲:“我们家孩子学习的时候,一点儿都不专心,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削铅笔……这些事为什么不能在学习前做好?批评他很多次根本不管用,打、骂、吼都不行,好好讲道理也不行!我到底该怎么管?”
 
  为什么这位妈妈的方式不管用?因为当孩子被妈妈打、骂、吼时,他会感到厌烦、害怕或愤怒,这些负面情绪会激活情绪脑本能的“战斗或逃跑”反应,他就会跟妈妈对着干。
  当对抗不过时,他就会选择逃避学习。如果每次学习都被妈妈打、骂、吼,多次重复以后,学习就跟打、骂、吼带来的负面情绪相联结,下次孩子往桌前一做准备开始学习时,这些负面情绪就会被激活,孩子就会越来越厌学。
  讲道理为什么也不行呢?别磨蹭、专心写等类似要求的确是正确的,但如果只提要求而没有给到孩子可行的办法,孩子总达不到妈妈的要求时,便会觉得“我做不到”,就会有一种无助感。这个时候,妈妈的道理看似正确,但一点儿用也没有,只会让孩子一次次面对挫败。
  要想让孩子的行为得以改进,需要学习使用3步法:
  第1步:问“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期望。我们跟孩子说:“别喝水,别老想着上厕所,别总是削铅笔”,孩子对“别”和“不”的语言听不懂,越不让他做什么,他越忍不住去做,而且,还会对抗。如果你坚持让他继续学习别去削铅笔,孩子会专门把字写得又粗又慢又难看,来证明“铅笔削不好就是写不好字”。
  所以,在批评时,要把“别”和“不”从表达中去掉,问自己内心的期望,用正面的言语去表达这个期望。可以跟孩子说:“总是停下来削铅笔会影响速度,下次学习前做好准备,把铅笔削好,学习时用起来就顺手了。”
  第2步:问“孩子难在哪儿?”理解孩子在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困境。如果屡次提要求,孩子都做不到,妈妈就要去观察“为什么孩子做不到?”“难在哪儿?”比如,中间休息的时候,孩子玩得很开心,突然闹钟一响,他立刻跑回来坐在桌前学习。
  这时候,他就很难想起来学习之前要做3件事:喝水、上厕所、削铅笔。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难,才能找到适合他的办法,这样孩子做起来才能不难。
  第3步:问“如何能够做到?”搭建台阶,帮助孩子一步步达到期望。孩子学习前想不起来要准备3件事,我们就帮他找到办法想起来。我们可以在学习前加一个小的提醒环节,提醒孩子去做到。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今天做到了,以后每天都能自觉做到。我们要帮孩子搭建台阶去养成这样的习惯。
  第一周,每次他坐下来开始学习之前,我们提醒他去做这3件事;第二周,我们可以不直接提醒,而是充满信任地问:“学习前要做哪些事儿?”孩子说:“3件事儿,我知道。”然后,他就去做了;到第三周,我们可以狡黠地看着他,故意不说话,用表情表达:“这周我可不提醒你,我看看你能不能做到。”
  孩子很聪明的,他会跟你斗智斗勇,自己去做到;等到第四周,慢慢地,你不去提醒,发现孩子也能做到。这样,我们帮孩子搭建台阶,孩子就养成了学习前准备的习惯,而且,他对新能力的建立会有胜任感和信心。
 
【作者田宏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畅销书《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作者,喜马拉雅《小学生高效作业课》课程主播。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